用“世界语”讲好中国故事


  [摘要]随着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秩序,不断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公共外交中话语表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作为国际二战类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创新对外交流形式,运用人性、和平、记忆、艺术等“世界语”开展“广场外交”、“展厅外交”、“智库外交”,以国际社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一定成效,也为纪念馆在国家公共外交中如何创造性发挥作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纪念馆;公共外交;世界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7)01-0000-00
  公共外交,是面向社会公众,以传播和交流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新型外交形式。在国际间相互交流与依存日益密切的国际形势下,公共外交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影响力的独特方式,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已构成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列入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从大的局势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正在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政治、安全、文化领域的重要角色,日益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需要通过公共外交展示软实力。从微观上看,当代中国公共外交出现了公众主动参与的趋势,通过政府和公众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公共外交开展的效果越来越好。
  国家不断对外开放的30多年,也正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30年。由于纪念馆具有涉外性质,因而30多年来在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中一直不可或缺,在某些关键时刻担当重要作用。2009年国家提出公共外交理念以来,纪念馆主动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优势,利用政府主导和公共机构的双重身份,积极融入,勇于承担。在具体实践中,纪念馆主要参加各类文化交流项目,发挥纪念馆的特殊身份,在公共外交中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公祭等重要活动的举办,纪念馆在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国际间交流明显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念馆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分析历史和现状,运用人性、和平、记忆、艺术等“世界语”,通过“广场外交”、“展厅外交”、“智库外交”等形式,以国际社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一定成效。
  一、“广场外交”:以和平共绘愿景
  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提升本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基于这样的指导精神,纪念馆开展公共外交,着眼点和立足点都不限于纪念馆,也不限于南京和江苏,而是仅仅贴近国家的大方向,以小的耕耘服务国家大的格局。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此后每年12月13日黨和国家在南京举行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会场设在纪念馆的集会广场。从本质上说,国家公祭是国之祭,是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舞台,但是在实际筹备过程中,纪念馆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外事领域,除了国外驻华使领馆的使节外,国际上同类型场馆、为中国抗战做出贡献的杰出人士及后裔等代表,均是由纪念馆主责邀请。纪念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邀请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美国珍珠港战役纪念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欧洲被害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纽伦堡大审纪念馆等国际同类型场馆的代表来宁参加国家公祭仪式。虽然多年来与这些场馆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也曾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一道发起建立国际二战博物馆联盟,但是多年来的交流表明,许多国家对于纳粹屠犹有着很深的认同感,但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纪念馆通过国家公祭开展“广场外交”,把“和平”作为世界语的关键词,让国际上的二战类博物馆、纪念馆了解到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主要是为了拒绝遗忘、守护真相,保存人类关于战争与灾难的一份记忆,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创和平的未来。
  如果说集会广场的公共外交是国家搭台,纪念馆唱戏,那么雕塑广场的“紫金草大型手绘”活动就是纪念馆受“广场外交”启发创新的公共外交形式。2016年3月底,纪念馆在场馆入口处的雕塑广场,历时三天举行了“紫金草大型手绘”。紫金草的故事是源于南京大屠杀的反战故事,因而一经开始就吸引了日本、美国、德国、卢旺达、南京欧盟商会等众多外国团体和个人的参与。赵启正曾表示,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更有效地展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1】正是在一笔一笔的描绘中,在直接的参与中,外籍人士通过纪念馆的这场活动,体悟到如何一起凝聚起来打破国界致力于和平建设,影响了其对中国的认知。对于纪念馆而言,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出了一个“紫金花”标识,并将之应用于美国参众两院议员代表团、东盟议长等多个外事团体的仪式化体验活动,将“紫金花”打造成具有世界性辨识度的和平符号。纪念馆在“广场外交”的过程中,注意将单个的、分散的“文化活动”整合成有规模、成系列、有影响的“文化事件”,提高每次活动的效率与影响力,增进外交推进的广度、深度与精度、力度。
  纪念馆的“廣场外交”不仅仅局限于馆区之内。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壮大,当代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全员参与的“新闻广场”。在这个“广场”中,公民通过对外交事件的讨论评价等方式发声,从而对外交的环境、政策实施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公众借助传媒的参与,使得外交工作的“路线图”由传统的中央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两点一线”转化为“多点多维”,也即借助媒体的“广场效应”,两国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群体、个体等等都能围绕外交的不同层面进行“全通式”的互动。【2】基于这样的认识,今年4月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大地震之后,纪念馆当天晚上通过官方微博向熊本县的友好团体和人士发出了问候。由于1937年冬天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正是熊本师团,因而由纪念馆发出这样的问候显得格外敏感且意味深长。微博一经发出,立刻引起大规模的阅读和转发,阅读量近800万,转发超过4万次,点赞2万多次。新浪微博舆情观察中心关于此条微博的大数据分析显示,超过95%的网民对此高度认可。重要的是日本方面,较为主流的媒体都对此条微博作了正面报道。近年来,由于日本媒体提供的“拟态环境”很差,很多日本人对于中国因为信息歪曲存在一种被操纵的恶意。而崛起中的中国难免会影响到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利益,因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总是不由自主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中国的一些平常的举动,往往也会带来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外交的开展尤其要慎之又慎,既要服从策略,又要讲究技巧,既要保障利益,又要释放善意。纪念馆巧妙地通过这条微博,释放出了来自纪念馆、来自中国的宽容情怀和人道关怀。

推荐访问:世界语 中国 讲好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