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队伍培养模式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这是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文件。文件要求“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真正意义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但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口号喊得响,但具体做得少。纵观各方面的原因,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制约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1]。
  一、现代学徒制
  相对于师傅和徒弟“一对一”、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学徒制,自从有了手工业,学徒制的形式也随着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职业教育随之出现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国别特色。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传统学徒制的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提升,让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专业基本技能,也要到企业进行专项综合实习。
  现代学徒制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跨界性本质,其基本特征是:学校与企业互通,学生与徒弟并行,教师与师傅互助。培养学生的义务不仅在学校,而是让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培养学生,一方面由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由企业师傅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专项基本技能的培训。
  现代学徒制是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标准,将专业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结合,需要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需要政府的引导,为学校、企业、培训机构提供相应的资金,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扶持,这样它才能真正地实施下去。
  二、现代学徒制下师资队伍的现状
  1.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师资状况
  国外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会采取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形式,但基本接近于学徒制,其对职业教育师资的一般要求为: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必要的专业技术;对所任教专业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基本的职业素养,能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2]。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的师资提出严格的准入制度。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除了要完成大学学业外,还要修完所从事专业的专业课以及相关的选修课和必要的教育理论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到企业实践3~5年才能担任职教教师。法国规定要想进入职业院校担任教师,必须要有学士学位,且要通过专家的评审,通过专业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加入职教队伍。
  2.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状况
  目前,我国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方式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等问题,很少研究现代学徒制下如何进行师资培养,改变师资状况,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现代学徒制。师资现状正是制约现代学徒制有效推广的重要原因。
  第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现在职业院校教师的录用是按当地人事部门的要求进行的,对学历要求较高,因此所录用的教师多数是理论水平较高,而实际操作技能较低。也就是说,实习指导教师少,因此亟须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另外,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往往是一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教非所精,授业非专攻,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第二,“双师型”教师少而又少。目前,职业院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绝大多数是具有“双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双证”教师只是对本行业的部分知识有所了解,多数停留在理论层次,在实践操作方面只是略知一二。因此,很多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是处于模拟状态或处在仿真的层次上,很多内容与实际状态不相吻合,主要表现在:(1)在职教师企业经验缺乏。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职教师资队伍需要具备“双师”素质。虽然各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双师”证书,即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但对职业教育教师则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要求,许多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高职院校,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其企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另外,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较少,工作量较大,很难有时间进行企业顶岗实践。(2)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双主体”形式,企业和企业师傅是主体之一,但他们虽然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资格培训,教育基础理论相对缺乏,执教能力较弱,很难完成教育性的实践教学任务。
  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通过学校的校级培训基地,加强在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新进教师及年轻教师展开培训,安排教师参加各级技能培训,到企业、高校或科研单位培训基地学习,这些都是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现代学徒制需要教师脱产到企业生产一线去真正顶岗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不只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而已[3]。
  1.教师企业顶岗实践
  目前,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提升层次的重要途径,而其关键是要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我们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出发点,探索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第一,以“点”促“面”,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教师作为现代学徒制主体中的一“点”,要基于此点寻找解决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办法。在职教师要了解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对企业师傅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他们直接面对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教师是校企合作的纽带,能够促使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师傅的互教互学、共同进步,能进一步促进职教的发展。
  现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多是领导层面的联系,并未深入细节,有时进行校企合作也只是面子工程,应付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究其原因,是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等不太了解。通过教师的脱产锻炼,与企业师傅进行交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相互熟悉后,校企双方可以很方便地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推行,制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指导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学校也能聘请到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课、讲座,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让他们学到在校园内无法学到的知识。

推荐访问:学徒 培养模式 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