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之现实启示


  摘 要:卢梭是法国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他的诸多教育思想被后世所赞颂,《爱弥儿》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集萃,该书指出道德教育应该回归自然、把培养“自然人”和“有道德”的人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目标、行为上重视道德实践,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爱弥儿;道德教育;天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对道德教育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人类的教育来源于天性、人事和事物,因此后天的道德教育不应偏离自然,应该以自然为基础发展人的天性、培养人的独立人格,最终实现自由发展。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开展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从《爱弥儿》看卢梭道德教育思想
  (一)以性善论为出发点
  “对于人性的认识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在根本上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形成和发展”[1],即卢梭认为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会影响道德教育在目的、方法和手段上的认识。由于人的本性是善量的,故此教育应当遵循人善良的天性,从自然出发,循循善诱,进而实现人的成长和发展。
  (二)以道德人为教育目标
  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但是社会环境迫使那种原始的自然天性被社会性取代,社会中的颓废、暴力、仇恨等因子促使人类逐渐出现行为失范,针对这种蜕化,卢梭提出道德教育阶段论:在自然教育阶段主要是教人在自然状态下自由活动,进而培养其道德情感;在公民道德教育阶段则主要培养人的道德意识,使人具有社会公德,懂文明,守秩序,最终实现向道德人的转化。
  (三)以健全人格为内容尺度
  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因人而异,对于年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具体主要包括以下:第一,从小培养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杜绝盲目攀比和节制欲望;第二,训练学生的感官敏感性,培养独立思维意识;第三,通过社会实践增强道德效果;第四,从劳动中塑造人格,培养彬彬有礼的风格和修养。
  (四)以开发善性为教育任务
  卢梭把激发善良情感、养成善良判断和培养善良意志作为道德教育的任务。[2]他认为情感、判断和意志只有来自善良人的心中才能化为健康、优雅和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所以要培养学生善良的本性。卢梭认为自爱心和同情心是人类意识中先于理性而存在的情感,自爱心是对自己的关爱,本身没有善恶之分;而同情心则是主张对外行为的。因此,应当将二者结合起来,培养正确判断善恶的能力。
  (五)以自然引导为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的发挥道德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卢梭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方法。卢梭的教育思想以自然主义为指导,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和谐和博大的状态,这就使得他的教育能够不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卢梭主张儿童在犯错误后不要人为的去惩罚和教育他们,以免伤害其自尊,而是要通过自然惩罚的方式来让儿童幡然醒悟,杜绝再犯。
  二、卢梭道德教育理念之精髓:提倡积极引导,强化身正为范
  孩子的道德教育离不开学校,学校更离不开教师,教师要教给孩子正确做人的知识,教师的重要性对教师的品质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卢梭在书中提到,人要接受三种教育,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3],而这三种教育都是由老师来培养起来的。卢梭认为,首先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有热情,能够倾全力去关心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其次,教师个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一言一行都要做出示范。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做榜样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分析学生的内心变化,主动暗示学生效仿自己,变尊敬为自觉,主动内化。教师在让学生明白道德高尚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使学生内心能够产生对道德的向往和追求。
  卢梭还指出,老师自身要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和善良的意志,严格约束自己,做文明的表率,道德的标杆,用自身行为感动和感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主动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老师的一切想法和行为都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成长,切忌运用权威和利诱逼学生践行道德规范,同时避免采用说教和命令的形式强制学生来接受道德观念,让学生通过内心的感悟和自身的认知去做出相应的判断或选择。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值经济迅速发展和改革进入攻坚发展阶段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思想观念不一,加之国外消极思想的冲击,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信仰丧失、缺乏诚信、道德失范、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而且问题青少年的年龄越来越小,触犯的法规法纪越来越严重。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卢梭指出,每个人通常会接受三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个人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指自然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我们无法决定的;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指事物的教育,事物教育是我们不能完全决定的;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指人的教育,只有人的教育我们才能够完全加以控制。既然我们能够控制人的教育环节,即应当积极利用和引导,以实现较好的教育目标。一直以来我国都只是重视学校教育,轻视家庭和社区教育,三者存在脱节的现象,学校教育的成果被不当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社会风气所抵消。因此,我们应发挥三种教育的协调作用,共同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
  (一)加强学校建设,打造道德教育“主阵地”
  学校一直都是我国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故此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也都来自于学校,可以说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完美心灵以及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卢梭十分重视人的自然本性,他主张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规律。卢梭一直强调要实现人的自由状态,使人的发展不受限制,遵循自然发展,这里就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尽管我国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近年来学校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现在学校仍以分数论英雄,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重文轻德”现象也没有得到扭转,道德教育沦为一句空话。即使学校有德育课,老师也不是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而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要求死记硬背,学生不求甚解,情感得不到亲身体验。因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自然性,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

推荐访问:卢梭 道德教育 启示 现实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