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应用


  【摘 要】我校倡导的“阳光课堂”以“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来体现,具体怎么操作,各科有各科不同的学情,也有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法。本文将着重谈谈“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应用。
  【关键词】阳光课堂 三段六环节 思想品德 解读 注意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99-02
  我校探索阳光课堂改革已有数年。我们对“阳光课堂”的理解是充满关爱,和谐氛围,强调自主,关注全面,注重发展的课堂状态。在这种课堂状态中,师生、生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自主、积极、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思维自由,参与全面,教师既关注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的全过程。“阳光课堂”以和谐、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关爱学生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平等对话、合作探究为手段。在阳光课堂改革中我们采用“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它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在主体性教育理论、阳光课堂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学案导学,自学生疑,互动探究,交流点拨,检测评估,拓展延伸六个环节为载体,强调关爱学生,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人格完善等各方面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本文将着重谈谈三段六环节在思想品德阳光课改中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学案导学”
  解读:基于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导学案”的“学习责任赋予”,引导学生开始预习。我们的导学案的结构一般都是:“学习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自主学习”(将教材的重点知识以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完成)、“合作探究”(根据教学难点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检测”(巩固教学内容)。结构本身非常好,但是作为学生,他们未必会仔细去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也不会去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是否掌握了我应该掌握的知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编导学案时,一定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编写导学案,这点很重要,因为导学案起着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如果导学案本身不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那么我们怎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那就会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所以,从这点来看,仔细研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编写导学案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自学生疑”
  解读: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自主学习。在“学案导学”和“自学生疑”中,学生独立、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全面性。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这种主体作用应在教师的主导下有序发挥,但是有老师却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在这个环节只是勾画,或者默读,或者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把教材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翻来随意看看(哪怕不是本节课的内容)。所以在“自学生疑”这个环节老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教会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生疑)。这两点下文将具体阐述。
  在“自学生疑”这个环节,我认为老师要发挥的主导作用之一是要教会学生自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理出教材线索,勾画出重难点
  要求学生根据学案来阅读教材,理出教材的线索,予以相应的批注,勾画出重难点,完成学案中自学部分的填空题。
  (二)感想
  阅读了教材有何感想,有没有恰当的例子来补充它、印证它。
  (三)有没有疑问
  是否完全赞同教材的观点?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四)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时,有没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如果有请批注在旁边。
  此外,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之二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生疑)。我们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会解决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而事实上提出问题非常重要。试问:诺贝尔科学奖里的项目哪个不是先提出新课题,然后才去攻克的,哪一类不是揭示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学生甚至学者大多数只会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地在原有的问题上去研究、探索,真正有创新的东西有多少?因此,要想在某个领域上有所建树,就要学会问问题。
  (五)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提问
  1. 教师要为学生如何提问做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对教材中的某些观点、概念、结论、原理等进行质疑。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创新精神。
  2. 从比较中寻找问题。比较的过程既是事物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法律和道德”、“自信、自卑、自负”、“情绪与情感”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轻松地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3. 在教材中的某些关键字、词、句中设疑。比如:我们讲到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之一“合理宣泄”时,我故意将“合理”二字念的很重并问学生,在此处有何疑问,某个学生反应很快,马上就问:“怎样宣泄才是合理的?”
  4. 对教材的课题、框题、标题进行提问。教材的课题、框題、标题往往是对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对这类问题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提问。如“什么是自强?为什么人当自强?”“人怎么去自强?”“党的基本路线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如何坚持?”等等。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负起责任来。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火热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深刻的问题走出课堂,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思辨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三段 思想品德 学科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