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中的激情|夜空中最亮的星原唱mp3

  踏上三尺讲台,面对孩子们张张笑脸和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被感染和震撼,立志要辛勤育花朵、精心雕琢玉。同时,也惟愿自己的教学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可偏偏事与愿违。   记得我再讲《苏武牧羊》一课时,按照往常的教学程序先发声后练习,继而滔滔不绝地讲授苏武的爱国热情及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然后,我便一句一句的教唱起来,可此时的课堂气氛不是活而是乱。当时,我的目光忽然落到了一名说笑的学生身上,于是,我走过去严厉地对他说:“你怎么回事,站起来。”这名同学低着头小声说:“我不太喜欢您这样上音乐课。”听到这儿,我很生气,便对他说:“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听,我要求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没必要挑老师的毛病。”我这尖刻的语言和粗暴的态度给这位同学带来的是委屈和眼泪。后来,这名同学找到我很不情愿地承认了错误,临走时还对我说:“老师,您能不能改变一下方法,调动我们学习音乐的激情。”孩子质朴的话语使我陷入了沉思。的确,音乐课本来是传播情感的殿堂,可是由于自己满堂灌,照本宣科,陈旧教法的桎梏,束缚和压抑学生真正情感的表达,学生被迫当听众。古人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句话很有道理,作为教师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你所教的这门课。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音乐课上得富有情趣呢?正当我苦苦思索,没有办法之时,是我校实施的主体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身为人师的我注入了新的血液,随着我校主体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才真正意识到想上好音乐课就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学观念的转变,带来了行动的自觉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了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如:我在讲《花纸伞》一课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的方法。“同学们,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了远在南国的人们,站在江边,望着美丽的花纸伞,那目光中啊,似乎流露出了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我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牵动着学生的情思,学生们凝神谛听,随后,我便伴着乐曲声情并茂地唱起来……,这乐曲,这歌声,又一次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他们也随着优美的旋律,摇着头、拍着手,不知不觉地唱了起来。此时,师生共同沉浸于乐曲的旋律中,共同感悟着歌中的人间真情,课堂上再也看不到旁观者和倦怠者,这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不正是来源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源于师生情感的共鸣,来源于主体发展教育改革吗?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孩子比音乐更重要,”这句话启示我,音乐课固然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但是必须让孩子主动去感悟和接纳。同时,音乐课也并非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尤其是创作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符合主体的教育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我采用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乐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当我让他们在这条节奏下面加词时,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那位曾经在班里爱说笑的同学竟然在这条节奏下加了这样一段谜语:
  2/4 x x x I XX x I XX XXX I XX x I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进那地底下
  XXXI XXxI XXXX x X l XXxIl
  小猴吃小兔吃小动物们全都喜欢吃
  词儿虽显得有些幼稚,但这不正是学生创造能力的真实体现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清泉,就可能没有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是的,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就要用科学知识和现代的教学观去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去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森林之所以美丽,不仅仅是有百灵鸟的美妙歌声,牡丹花的馥郁芬芳,而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歌唱,成千上万的花在开放。”只要我们激励广大学生用心感受情感,就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就会在五条线上共创闪光的旋律,音乐中将会再一次地迸发出跨世纪的师生情。

推荐访问:音符 激情 音符中的激情 音符图片素材下载 音符如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