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范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理学》各论教学设计]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理学》各论教学设计。方法 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对《药理学》各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对照研究, 实验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 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授课后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两班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班学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能与临床工作很好地对接。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药理学》各论教学设计, 突破了以往传统授课弊端, 适应目前教学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药理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68-02
  0 引言
  《药理学》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医学生从基础课学习向临床课学习的桥梁课程[1]。《药理学》的各论涉及各系统主要疾病用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知识。传统的目标教学法使老师讲解乏味,学生听后没印象。为此,笔者采取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从临床诊疗工作过程和临床床思维入手实施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与临床工作的零距离对接。现将改革后《药理学》各论教学设计的应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10级3年制临床专业2个自然班, 其中1个班为实验班,50人;另1个班为对照班,51人。两个班的护生均为2010年通过高考统一招生进入我校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19岁~22岁。两班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班的《药理学》各论授课均为50学时,由同一老师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学课程设置和目标讲解《药理学》各论的相关知识。实验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1.2.1.1 课前任务 ①给出各次课涉及的典型临床病例及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去学校图书馆、利用临床课教材查找和自学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知识;②学生根据给定案例小组讨论,尝试完成探究性问题,对给定病例进行情景剧演练。
  1.2.1.2 引发学习动机,导入学习主题 首先询问学生去过图书馆吗?上网查过资料吗?随之PPT打出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的名言:“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提出问题,当您面对一个心绞痛病人、糖尿病病人、感染病人、肿瘤病人……,您将如何处理?如何应用药物治疗?又怎样减少或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呢?通过PPT多媒体以某种疾病相关的教学影像短片或图片展示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例如,在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的教学中,开门见山以多媒体显示救护车旁伴着救护警笛疾步行走的医护人员图片,接着显示一位捂着胸口的心绞痛病人图片,创设出生动的临床情境。讲述课前给学生的导学病例:男,66岁。近1个月来,在用力、情绪激动时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伴冷汗、头昏、乏力和左上肢酸痛,经休息后症状缓解;半小时前因多次发作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控制不详。查体: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血压160/95mmHg,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临床诊断:该病人所患何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随即复习性提问:原发性高血压最常选用的药物有哪些?并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借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接着导入性提问:该病人目前除选用抗高血压药外,急需要选用哪种药物?该药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又有何特点呢?
  1.2.1.3 教学程序 以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为例。教学过程如下:①启发-讲解-推理:首先指出冠心病是人类的最常见死因及其分布特点,然后用PPT演示动脉粥样硬化镜下切片及模型图,使学生感性认识心绞痛的病理变化。复习冠脉循环的特点,多媒体分析心肌供养和耗氧的影响因素并动态演示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推导出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抗心绞痛药的作用机制。②引典-设疑-消化:多媒体演示诺贝尔的肖像,简介诺贝尔生平事迹,指出抗心绞痛药的代表药物-硝酸甘油是诺贝尔于1864年合成的炸药成分,1879年首次报道可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利用典故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借机设疑和引导学生分析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启发思维。③设疑-引导-讨论: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是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病例正确进行用药却是难点,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所以在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之后,设疑作为硝酸脂类的代表药物-硝酸甘油有何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何在,又有何不良反应并如何做好其用药监护?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药理作用、临床用途,让学生在推理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在教师的进一步的补充和解释中建构更加合理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也要求学生熟悉,教师要深入分析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然后以多媒体演示概括凝练的用药监护口诀。④情景剧展演:学生分组,每组5人或6人,分别扮演医师(1~2人)、病人及家属(1~2人),设置医师办公室、病房等工作场景,随机选择2~3组展演课初所给病例的症状、药物治疗、用药指导等内容,要求学生尽可能利用课前自学和课堂学习的知识,并对展演情况及时点评。然后简要回顾教学内容,结合病例提出新的问题,即病情稳定后,应选用哪些药物?为什么?为课后学生拓展学习设疑激趣。   1.2.2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由4 名教师负责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两班采用相同考核标准,最后将总评(综合)成绩进行对比。此外,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班学护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 份, 全部有效, 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 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班学生药理学总评成绩比较(见表1)
  2.2 改革后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见表2)
  3 讨论
  3.1 重视药理学学习,激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药理学》是医学生从基础课学习向临床课学习的桥梁课程,充足的药理学知识既是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将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理论储备。医学生想要实现职业理想,必须重视《药理学》学习,不仅要学习药物的临床用途、用药途径、用药剂量,更重要的是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只有懂得药物的相关知识,才能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选择有效的药物,才能药到病除、救死扶伤。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达到与临床零距离对接 《药理学》的理论性强,内容繁多、机制复杂,加之临床课程均未学习,单纯采取传统目标教学常使教师挥汗如雨,学生却颗粒无收。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2]。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出发,通过典型病例设置临床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呈现工作过程,从而使施教有根据、学习有乐趣,从根本上解决了“巧教”与“乐学”的问题,并实现了学习与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教学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多媒体再现临床情境,角色扮演临床工作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行动化,产生的生动性、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典型病例隐含的临床情境和问题设疑,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使其对教材所呈现的理性材料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 96%的学生赞成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接近临床。
  3.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植入行为导向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通过优化的临床病例情境,引发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3],学生从体现工作过程的临床病例情境中“参与”或感受疾病有关的诊疗原则和药物应用,一方面学以致用,一方面锻炼临床思维能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表2可以看出,94%的学生赞成提高了学习兴趣;86%的学生赞成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仍需继续学习的职业特点;76%的学生赞成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80%的学生认为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92%的学生赞成改革后的教学优于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会民,毛讯,于伟凡.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8,5,(32):66-67.
  [2]陈丽华,汪娩南,廖晓春.情境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12-14.
  [3]范安平,吴长庚.论课堂创新教学情境的创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7, 1:106.

推荐访问:药理学 教学设计 过程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