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22—01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学困生往往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因学困生遭受过反复失败的挫折,缺乏主动追求的精神;他们多次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受到同学们的讽刺和嘲笑,逐渐失去学习功课的自信心;他们的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不断下降,自尊心不断受到伤害,自卑感日益滋长,学习热情日渐低落,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动力障碍。因此,对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学困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
  1 学习基础差,自我期望值又太高。由于学习基础太差,致使学习中处处碰壁,他们也曾拼搏过,也有过进步,但进步与付出的努力相比,众寡悬殊,得不偿失,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认为努力没效果而恢复懒散状态。
  2 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从众现象。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从学生个人实现学习目标来体现的,有的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选择是自主的、明确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只是盲目地认同其他同学的学习目标,追随他们,并非自主的选择。这样,学习时就会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自我同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要达到认清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并且实现集体同一性,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学生能根据获得与自己和社会相关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能获得同一性的学生,则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同一性。前者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后者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
  3 对学业失败的错误归因。受某些教师和家长的不良暗示,学困生习惯把学习不好归结为自己的智商不高,羡慕别人的同时叹息自己没有聪明的脑袋而不愿下工夫,于是成绩上不去,学习就没热情。到后来,有的干脆自暴自弃,逃避学习,而沉溺于一些不良嗜好。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 提升积极的学习情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
  2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应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在此期间加以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用制定的学习目标来激励他们,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而喝彩,使其品尝成功的喜悦。然后再加以长期目标进行诱导。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有了动力,学习也就有了方向。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学困生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因而,教师要教会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起始阶段,学生可塑性强,教师可通过适当集中和分散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如,在新课的预习环节中,我对学困生一一作了指导:在学习新课前,根据要求,借助工具书、生词表等对所学内容进行学习,初步了解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且对不明确之处作出勾画,提出质疑,明确课堂上学习的目标。在新课前,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问题,让他们进行预习。这样到了学习新的内容时,这些学困生就不至于掉队。
  编辑:郭裕嘉

推荐访问:激发 策略 学习动机 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