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应关注各学科间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探究

  在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有课程总体结构的观念,关注不同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从而打破“学科中心”和“分科中心”的定式。   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初中“分科型”的课程计划将逐步向“综合型”课程计划转变,而当前培养出的初中教师都是“分科型”的。我想――各个学科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整合!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部会临时委员,早稻田大学安彦忠彦教授强调日本的初中阶段课程定位既不是“学科中心型”,也不是“兴趣爱好型”。初中课程的总体结构应当从三个板块体现出来:
  一、人格发展领域
  包括心理辅导,情绪发展,集体咨询,教学集体,人际关系,探究学程,兴趣活动,课堂讨论与自学,保健体育,校内外竞技活动与课外活动等。
  二、沟通、学习技能领域
  1.阅读及其相关的学习技能,其中阅读技能不仅指读解的技能,还有信息收集、综合、提要等技能。2.听、说、问的技能。具体表现在口头陈述和做出指示、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有效而明确地提问和参与讨论的能力,正确听取他人语言以及充分传递说话者意图的能力。3.写作技能。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处理、编辑。4.数量化技能。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5.常用学习工具的使用技能。6.问题解决与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校的课程体系
  它由主要学科和综合学习组成,主要学科为语言、数学、理科、社会;综合学习为跨学科学习和专题学习等。
  结合我国的课程改革情况来看,新课程的设计需要“学科群”的理念,以此探讨各学科及其各阶段目标与标准的适切性,课时分配的合理性,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等问题。
  在审视学科动态性与综合性的过程中,我们不妨作出如下假设:
  1.学科是有助于学生主体活动的教育内容。各学科在知识点的挖掘上需要下工夫,把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充分地展示出来。
  2.学科要注重知识之间的整合,谋求人的整体发展,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也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
  3.学科的名称、结构和内容要随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学科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育课题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4.学科的界限不应当是实线、直线,而应当呈虚线、曲线或螺旋状。整体的良性发展才是真正的进步,注重各学科的协调、补充和完善。
  总之,在实现课程“综合化”的进程中,我们切忌本位主义,一切从本学科出发,静态审视问题,这些甚至会导致某些学科的“自我膨胀”。
  参考文献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部会临时委员,早稻田大学安彦忠彦(Yasuhiko Tadahiko)教授主编.学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教师进修学校

推荐访问:中应 各学科 新课程改革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