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所得计税的教学设计 劳务报酬所得税率2018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税种,劳务报酬所得又是其中的一个征税项目,更是当前国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重点。该章节内容知识难度大,说明抽象简单,事例少,仅以教材讲解,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引进大量生活实例,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理解关于劳务报酬所得税法的基本规定,清楚其与其他个人所得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计税方法与技巧,并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德育目标。通过生活实例,渗透依法纳税、自觉纳税的公民道德教育,深刻认识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树立纳税光荣的理念。
  (三)思维训练目标。通过名人案例,学生能了解认识社会,拓展思维,培养探究习惯,训练认识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难点。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税务处理。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借助案例启发诱导。
  教学案例贯穿课堂的始终,既有综合案例,又有单一的微型案例;既有老师预先设计的,又有学生随机问及的,课堂宽松活泼,把税收的严肃性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自觉地探索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观念。整个课堂围绕案例,从认识发现问题到探索新知识,从实际问题的讨论验证到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并时不时地加入碰撞兴奋点讨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既能学习新知识,又能训练与老师、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拓展思维,增加兴趣,提高认识。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准备幻灯片15张,另准备一些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及纳税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 出示案例,导入新课。
  幻灯片一:标题: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
  幻灯片二:以图片展示外人的生活肖像或演出剧照,以其中人物为主体设计案例。
  幻灯片三:展示案例内容。案例中既涉及已学知识的温习巩固(如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又涉及该课要讲内容(如讲学、审稿等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由未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发现问题,增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培养探究习惯。
  (二) 讲解新知,讨论探索。
  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进入学习过程。
  老师讲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致富的途径越来越灵活,个人除了固定职业取得工资、薪金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由创收。如演员“走穴” 演出,老师校外办班、讲学,名人为产品作广告,等等,他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收获着劳动成果,这种成果就是劳务报酬所得。
  幻灯片四:劳务报酬所得的含义及其与工资、薪金的区别。并对每张幻灯片展示的内容逐一进行讲解。
  幻灯片五:一次劳务报酬所得的确认,并辅助案例,加深理解。
  幻灯片六:计税依据为每次收入定额或定率扣除费用后的余额。辅助案例,加以说明。
  幻灯片七:税率――20%。
  幻灯片八: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公式。
  幻灯片九:案例演示,讲解计算方法。
  幻灯片十:一次收入畸高的计税。这是重点中的难点,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适时插入收入畸高问题的讨论,以设疑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些人收入畸高?该不该对他们加成征税?加成征税有什么意义?针对学生列举问题进行引导、归纳、总结,并联系已学过的财政知识得出:对一次收入畸高加成征收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再对现实中纳税现象,特别是高收入人群的纳税问题进行评判,倡导纳税光荣。
  为突破教学难点,补充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引入速算扣除数。
  幻灯片十一:延伸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和计算公式。
  幻灯片十二:案例演示,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拓展知识和思维,激发兴趣,顺利掌握计税规则和方法,增强公民纳税意识,提高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简单总结后,再次链接幻灯片三――案例,要求学生用新学知识来解决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解题过程可由学生们协作完成,老师重点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辅导,回答一些疑问,最后由学生分工给出解题结果,并对之进行更正和评价。
  幻灯片十三:出示案例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困生。
  (四)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幻灯片十四:展示总结全课结构图,进一步强调重、难点。
  幻灯片十五:布置作业。既要体现对已学知识的训练巩固,又要涉及未学内容,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养成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温故求新。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劳务 报酬 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