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源于生活,教学回归本土


  Iphone,ipad, 是当下最时尚的沟通工具;《乔布斯传》是当下最畅销的读物。在这本书里,出现最多的字眼,大概就是“乔布斯”和“创新”。乔布斯,苹果老板,伟大的商业奇才,几乎已成为创新的代名词。
  “创新来自于人们在走廊里偶然遇到,或者晚上10点半想到了一个新主意而互相打电话,或者因为他们意识到了有办法可以解决一个总在困扰我们的问题。”这是伟大的创新者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之一。我很喜欢这句话。
  或许,一个普通人、一名普通教师,其工作绩效远不能跟乔布斯相比。但创新的思维是相通的。在这次大赛的准备、研讨、实战等各阶段,我都与同事们一起,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的创新——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
  传统与时尚结合,经验与网络时代同步。我把多年政治教学的经验与最时尚最流行的微博结合起来,与网络时代同步,寓教于乐。
  这是我对参加这次大赛的基本评价。可以说,这堂课的每一个亮点,都是思维与创新的结晶。
  一、创新是问题的关键
  第一届大渡口区初中教师技能大赛的第一堂比赛课是思想品德。比赛内容由抽签决定。3名老师比赛七年级内容,4名老师比赛八年级的内容。同一年级老师的授课内容完全一样。我抽到八年级的教材——《自我负责》。
  近几年来,我一直上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很久没接触八年级的教材和学生了,真不知道如何上好这堂课。如何让这堂课出彩?如何才能与众不同?不能旧瓶装老酒,甚至也不能新瓶装老酒,如何创新?
  创新!创新!显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对我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连续多日,我冥思苦想,毫无结果。在网上搜寻了半天,也依然打不开思路。就在我快绝望的时候,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脑子里灵光一闪:前两年直属学校教师技能大赛上巴蜀中学涂家文老师《财产继承权》的精彩设计思路!他当时采用福尔摩斯侦探破案这条主线索,并因地取材,运用奉节本地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拉近故事距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一直喜欢这堂课的设计思路,那么自然,又那么顺理成章地带着所有人进入教学情境,然后一层一层揭开谜底,直到最后人们恍然大悟。
  二、最流行的微博成了我的教学工具
  这只是一道启发我思维的灵光。我要原创一堂与众不同的课,就用我们身边的案例,质朴而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有了这个想法,我还要设想一个好看好听的故事: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小明,他以前不负责任,后来被某些人或事触动,慢慢改变,不但对自己负责,也开始对集体、对社会负责,最后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学生在关注他的变化的同时,也受到教育和启迪,跟他一起成长。
  有了创新的思路,有了创作的故事,我还要一个“创新”的呈现形式。
  微博!微博!又是创新的灵光。微博,是最流行最时尚的网络工具,开启了网络新时代,甚至“刷新”了人们的生活。我自己不就在玩微博吗?我干嘛不以微博作为主线索,将所有的故事放在微博中,利用这一流行元素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呢?创新不就是从生活中得到启示的吗?
  三、内容和形式,闪烁创新的亮点
  内容与呈现形式的总体思路定下来了,余下的便水到渠成:注册一个新浪微博,发帖,转发,回复,评论,超级链接……我们的创新,在微博世界,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课堂。
  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我还设计了一个测试责任心的小游戏环节,通过小明微博上留下的网址,让学生来点击打开测试自己的责任心。
  这还不够,既然是谈“责任”的一堂课,我们还要将虚拟世界与现实链接起来。创新要源于生活,形式的创新,还需要升华!我将环保教育纳入我的创新中。大渡口伏牛溪河几组污染照片令人震撼,我将其发在了“小明”的微博上并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四、创新源于生活,教学回归本土
  创新源于生活,又要让教学回归本土。本组老师提供了重庆市准备治理次级污染河流中有大渡口的跳蹬河和伏牛溪的信息,我马上联想到我们要上课的学校就在伏牛溪旁边,这条河是学生熟悉的,若能因地取材,回归本土,把它引入课堂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于是,教研组的老师拿着相机去伏牛溪拍摄了几组让人震撼的污染严重的照片。并且把它以小明的语气发在微博上。小明自己又跟帖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微博不是一块自说自话的黑板报,它需要互动。我们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让学生通过讨论,模拟微博回复的形式,让学生亲临其境来感受微博这种新颖的互动交流平台。
  这堂课的设计颇费心思,我上课那天正好是9月20日,我们拟出的标题是“11.9·20 微博话责任”(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传日)。所以,最后的微博话题里就围绕公民的道德让学生进行了一个活动,主要是帮主人公小明完成一个活动设计。同学们在完成活动设计的同时,既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又体现了自己的道德意识,很自然地完成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很清晰,取材也简单,就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但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创新”——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直至主题的升华,都闪烁着思维的创新亮点,但又让人觉得自然朴实。所有评委和听课的老师都被这堂课新颖的教学设计所吸引,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编辑 代敏丽

推荐访问:本土 源于 回归 创新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