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摘 要】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高校建设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党和国家所高度重视。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组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社会实践育人。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实现途径
  人文关怀,从概念起源来讲,它滥觞于西方由来已久的人文主义传统,其关键的要义是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价值。目前我们一般说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人文精神的关怀或人道主义的关怀。最重要的就是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地关心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和前途命运,它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和关心人。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充分体现了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大学生思想是指在校大学生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想法和观念,它和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的思想是由多个因素影响形成的,但在校大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需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价值观,这使得大学生群体有着共同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学生的这些思想实际进行教学,解决他们思想上遇到的难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学生的政治思想实际。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也能正确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差异。[3]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就不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而且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他们有可能关心的问题。教师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既要联系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更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认真关注和研究社会舆情,通过谈心、问卷、QQ、微信、微博等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深入把握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动态,为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准确、丰富、及时的第一手材料,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立场来分析这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的实现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阶层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冲突。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进行,劳动方式、就业形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不断多样化。这都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碎片化、网络监管难度的加大,使一些情绪化、个人化的信息传递给年轻的大学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大学生又处在从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处在从父母的庇护下到逐渐走向独立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但又不想摆脱庇护,他们自卑与自负并存,少数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学生出现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就在所难免。
  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和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必须联系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劳动者。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毫无疑问应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我们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第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内在的逻辑性,忽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忽略实践教学。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表现比较明显。部分教师要么康德、黑格尔,要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力图从源头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最后低头玩手机或者趴着睡觉。第二,很多教师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但有流于形式的嫌疑。有些学校让学生自己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学生的调查报告都是网上七拼八凑甚至抄袭的。有些学校也组织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但只是少数学生参加了,多数学生完全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201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七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这份文件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17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 “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人文关怀背景下加强社会实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结合高校所在地的实际建立比较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学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在这些地方,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在实践中把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化理论知识。比如可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近代中华民族又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抗外國侵略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全国各地都有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高等院校可以在学校周边建立一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我们也可以找到当地一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典型。它们可以是各级先进文明村镇和优秀城市社区,也可以是乡村振兴的示范村镇和城市高科技企业,还可以是精准扶贫的那些贫困地区。通过这些典型,学生可以认识了解中国社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关怀 途径 人文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