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涵义及内容,探讨了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宣传方向。在分析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意义中,首先指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迫切需要教育来加以贯彻实施。而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提出,是符合时代特征,顺应了发展需要的,并在治国方略的宣传上,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因而提出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理念,研究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国民贯彻治国方略的素质;有利于创造贯彻落实治国方略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加强党对贯彻落实治国方略的领导。
  关键词:法治教育;德治教育;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6)07-0184-03
  由于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形势的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任务也有所区别。当前治国方略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对人们进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宣传教育。为此我们提出了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理论,而本文着重对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一、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
  
  (一)法治教育的涵义及内容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及用法治意识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针对依法治国方略所开展的法治教育的内容,应包含了对依法治国的思想、原则、制度、执行过程的多方面教育。通过“法治思想”的教育应让人们认识什么是法治、人治、德治的思想,并理顺关系。而进行“法治原则”的教育应包含:法律至上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司法独立原则的教育。“法治制度”的教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其他法律制度的教育。在进行“法治执行过程”的教育中,要注意宣传法律至上、反对特权、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的内容。
  针对法治教育的内容,我们应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宣传。一是加强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法治教育让大家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治理者,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不能未经人民授权或超越人民授权范围去行使国家权力;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治理,都必须是依法治理。二是强调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管理活动中权威性的宣传教育。在国家治理中,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避免滑向人治。三是进行党的领导的宣传教育。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人民制定和遵守宪法和法律。通过法治的宣传教育,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法治教育希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依法治国”方略进行宣传,教育人们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以保障人们的公共利益,理顺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
  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句话。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他们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法制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来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种活动。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主要是教育人们“知法”、“懂法”、“守法”,强调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而法治教育强调的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包括了对公民法治的思想、法治的原则、法治的制度、法治执行过程的多方面教育。在上面对法治教育内涵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法治制度”的教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其他法律制度的教育。由此可见,法制教育也被包含在法治教育的内容里了,法治教育是对法制教育的发展。
  
  (二)德治教育的涵义及内容
  德治教育是指对公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德治国”方略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德治意识,引导公民德治行为的一种活动。在“以德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德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德治思想的教育;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的教育;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的教育。
  德治教育的宣传方向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德治教育要重视加强正确道德导向的引导,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宣传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尤其要注意在体制、政策和立法上的宣传教育充分体现正确的道德追求。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m在中观层面上,进行德治教育要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恋爱家庭生活是现代人的三大生活领域,这三大生活领域的道德状况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习惯。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会影响到经济的运行、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发展。在微观层面上,要注重个体道德素质的塑造,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自己管好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并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治理。在对个体道德素质的塑造中,特别要重视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形象的教育。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国家的安定团结是很难实现的。德治教育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宣传,希望通过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促使全民族齐心协力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德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也是有区别的。所谓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善恶标准,依靠内在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无产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道德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深入到人们内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的活动。道德教育包括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范和范畴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等内容。所以德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教育重视的是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范畴的教育,而德治教育除了强调道德原则、规范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把道德上升

推荐访问:德治 教育 法治 内涵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