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及当代启示


  〔摘要〕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一生文韬武略,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处处都能体现出高超的战略性思维能力,在国际政治领域以及他的文章和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战略性思维的特征。毛泽东战略性思维的思想成果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的这份思想遗产非常重要。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施大国外交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要在今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好好地珍惜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关键词〕毛泽东;战略性思维;党的建设;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2-0039-05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以过人的胆识和气魄,运筹帷幄、谋形造势、纵横捭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屡建奇功,且功业至伟。可以说,世界近代以来几乎一切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都不能与毛泽东的文韬武略相比。其实,对毛泽东的功过已有评说,但对他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及其战略思想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毛泽东的这份思想遗产更应该好好地珍惜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一、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
  战略就是对未来的设想和谋划,战略性思维就是从宏观和长远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毛泽东一生都非常重视战略性思维,他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就说过:“领导要有预见性,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叫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1〕应该说,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处处都能体现出他的战略性思维。
  大革命失败以后,处于革命低潮时的井冈山斗争,包括一些红军将领在内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对革命充满了悲观情绪,他却正确地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预言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终将可以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毛泽东以其战略性的思维创造性地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在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日本侵华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对日态度的变化,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全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甚至连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和官僚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到抗日的斗争中。因此,毛泽东提出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他要求共产党应摒弃前嫌,克服关门主义的左倾错误,和国民党在抗日的旗帜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当然,毛泽东没有忘记强调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的独立自主原则,即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毛泽东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敌强我弱是革命者要长期面对的客观形势,因此,他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同时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为此,他为革命军队制定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能鲜明地体现出他高超的战略性思维能力。
  以抗美援朝为例,毛泽东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各方面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不畏强敌毅然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他认为出兵朝鲜,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我们是局内人,否则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这就把抗美援朝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境界。事实证明,这场战争不仅确保了中国以后长时间国内发展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以后中美关系的改善,也让当时极具现实主义政治眼光的斯大林看明白了中国人在朝鲜战场上驱逐的不仅是美国人,也驱逐了苏联人,苏联不得不在1953年将大连、旅顺及中东铁路无偿归还中国。这也印证了国际政治学的一句名言:在国际关系中,真正的朋友是不能被打败的对手,有实力成为大国对手的国家才有条件成为大国的朋友。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更能体现毛泽东高超的战略谋划和无与伦比的军事指挥艺术。当时,面对中国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印度军队对中国边境地区频繁骚扰和挑衅,毛泽东巧妙利用了苏美因古巴导弹危机无暇东顾之机,声东击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亮剑中印边境,在教训了印度之后又迅速收兵。毛泽东这次西南一役,与诸葛亮七擒孟获有曲异而工同之处,中国不仅赢得了战争,换来了中国西南边境至今无战事的和平与安定,也没有让当时蠢蠢欲动的苏美两国找到介入中印边境冲突的任何借口。
  有人说,毛泽东让中国人勒紧裤带搞原子弹,劳民伤财。对待这个问题也应该从毛泽东战略性思维去考虑。当然,从短期看,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不成比例,但是从长期来看,当时中国之所以不惧怕美苏两个霸权国家的核讹诈、我国外交被动地位的改变,以及中国今天之所以成为少数掌握核技术和导弹技术的国家,拥有威慑美国核力量的潜力,而且在维护核不扩散、限制导弹技术扩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作出的优先发展中国核武器的战略构想。因此,精明不是国家战略的本质要求,制定国家战略的领导人不能像账房先生那样精打细算,否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只能有害无益。
  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不仅表现在军事指挥、国家治理以及国际政治领域,也表现在他的文章和日常生活中。在学术方面,毛泽东堪称文章大家。毛泽东充分利用了他的笔杆子,写出了气势雄浑的文章,其文立意之高远、风格之豪放、论证之缜密、用典之精当、语言之犀利,所具有的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无人能出其右。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皆是他的恢宏大气之作。《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发表的,他在文章中指出抗战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篇文章消解了人们对抗战前途的疑虑和悲观心理。据说,《论持久战》仍是今天美国国际政治学的必读范文,也是基辛格博士经常向其学生推荐的毛泽东著作中的最重要一篇,认为这篇文章在培养学生战略性思维和学术素养训练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推荐访问:战略性 启示 当代 思维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