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任重道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11月30日,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奥巴马、印度总理莫迪等逾百名领导人参加了本次大会的开幕式,共同发出严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声音。
  按计划,本次会议应当达成自《京都议定书》签订18年以来首份全球气候协议。
  作为东道主,法国希望达成一个富有雄心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开幕式上表示,气候协议必须是“普遍、具有约束力和差异化的”。但即使得到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支持,为期两周的巴黎谈判究竟能否达成一项强有力的协议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国国务卿克里此前就称,巴黎气候谈判不会达成一份类似京都议定书那样带有约束性减排目标的条约。对此,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在会前对记者表示,巴黎协议不一定要成为条约,可以有其他形式来确保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顾山在大会前强调,中国在此次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桥梁”。在过去一年,法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磋商。在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元首就气候变化发表了联合声明。顾山表示,这份联合声明包含的内容涵盖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标。
  法国还希望在巴黎达成的协议包括监测机制,每五年对各国自主决定的减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审议。法国希望这一机制是集体的、非干预性的,以激励而非惩罚的手段来促使各国实现承诺。“如果最终协议不包括监测机制,那会是一个大问题。”顾山说。
  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同意巴黎协议应规定缔约方制定、通报、实施并定期更新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双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盘点实现经议定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盘点的结果将为缔约方以国家自主决定的方式定期加强行动提供信息。
  德国环境部长芭芭拉·亨德里克斯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德国希望这次气候谈判达成的协议能够将监测机制包含在内。“国家自主贡献都是自愿提出的目标,因此我们亟须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机制。每五年进行一次检查并提供加以改进和制定下一步措施的可能。”
  截至目前,已经有171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INDC)。针对各国减排方案进行的统计显示,目前仍无法实现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气候融资也将是巴黎谈判需要解决的问题。在2010年坎昆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解决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但目前仍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在30日的开幕式上,各方在融资方面作出的宣布包括,印度和法国公布一项计划,将在今后15年内筹集逾1万亿美元,使太阳能在阳光充足的发展中国家变得经济实惠。包括美国、中国和印度在内的20个国家,誓言在未来五年里把它们目前总计1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研发支出增加一倍。挪威、德国和英国表示,它们将在未来五年里提供逾50亿美元,支持相关国家减少森林砍伐。
巴黎气候谈判进展缓慢,总体不太乐观。

推荐访问:巴黎 任重道远 气候变化 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