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摘要]:从2008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美联储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到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牵动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而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毋庸置疑,中国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更为巨大。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这种政策的“进入”和“退出”又分别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都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美国量化宽松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出发,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可以应对的政策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关键词]: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中国 宏观经济
  一、量化宽松的背景和定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在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的情形下,美联储陷入了“流动性陷阱”的尴尬境地,为了缓解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美国凭借美元的强大国际影响力和增加流动性的措施,启动了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金融危机,但是量化宽松这种非正常的货币政策从本质上来说,是美国“以邻为壑”,向国外转嫁本国经济危机的行为。正当学术界和金融界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如火如荼之际,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结束,美联储结束长达两年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回顾
  自从美联储2008年9月份开始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学术界对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揭示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本质和影响等基础上,以期找到应对该政策的具体可行的经济对策,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从定义上来说,量化宽松指的是货币发行国为了应对本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不利局面而采取的,通过增加市场上货币的发行量来刺激经济恢复的一种手段。“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1936)提出的一种假说,他认为,当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低水平时,市场参与者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000)扩展了“流动性陷阱”的内涵,他认为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出现总需求持续下降,直到名义利率下降至零,总需求仍然低于总供给的情况下,该经济体可以被认为陷入了“流动性陷阱”。潘成夫(2009)从“零利率和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等理论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理论基础,并以日本为例,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从目的上来讲,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是为了缓解本国的经济压力和应对国内的经济不景气。伯南克(2004)认为,在利率为零的情况下,通过树立投资者的信心,增加长期债权在央行负债表中所占比重和扩大央行资产规模等措施,可以让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陈静(2013)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跨国分析角度,徐滢(2011)通过研究金融政策的演进和货币政策结果的定量分析进行研究,都得出结论认为量化宽松有效地稳定了金融市场,也扩张了货币供给和刺激了市场需求。
  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来说:一是加大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赵慧敏、吴琼(2011)、张欣(2011)、王树同(2009)、陈雨露(2011)、黄贤福(2011)都提到量化宽松会带来全球通胀,这一影响对正在经济复苏阶段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其巨大。 李全海(2011)从美元既是美国货币又是国际货币的特殊性考虑,认为量化宽松的政策效应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会使得国际流动性过剩,为其他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二是大量套利性国际游资进入中国,引发热钱问题。夏斌,陈道富(2011)认为量化宽松的实质就是美联储滥发货币,会导致热钱涌入我国增加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李天锋(2011)通过研究发现,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大增就是因为资本的净流入增多,大量国际游资涌入中国企图套利。三是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陈国庆(2011)认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美元贬值,从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损失的同时,过多的美元流动性涌入新兴国家带来“斯蒂格利茨怪圈”效应和加大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的机会成本。
  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然性来说,谢国忠(2010)认为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和世界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越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这种政策是错误的。穆争社(2010)认为美国在量化宽松政策中存在缺乏系统性、威胁央行独立性、容易引发金融渠道道德问题等诸多问题。冯肖肖(2011)认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短期来讲有一定的缓解市场流动性风险的效果,但是长期来说有很大的通货膨胀隐患,并从央行独立性和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角度反思量化宽松政策。
  从“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来看,杨琳(2011)担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会使其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和热钱迅速抽离出去,中国的货币政策很难适应,负面影响不可避免。谭小芬(2011)认为量化宽松会导致美国市场利率上升,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大量国际游资撤出中国,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
  就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说,张欣(2011)建议我国需要全面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组合,避免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牺牲品。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姚斌(2009)认为要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平稳运行,采取多种渠道合理利用外汇,此外,要加强监管国际游资,进行资本账户的管制。黄贤福等(2011)认为可以采取量化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长久之计还是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

推荐访问:美国 量化 浅谈 宽松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