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应用中有哪些误区_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几个误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1-009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46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不再适应听老师讲课、看老师板书的学习方式,教师也早已厌倦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为特征的多媒体教育正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图、文、声、像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引入课堂,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然而,如何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这才是我们更应该致力于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0年10月中旬,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三届中学化学优秀多媒体课件的展评活动,全省各个大市选拔的共计65个课件参与评比,涉及的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8.0、Excel2003、Director、chemsketch10.0、3DSMAX、Iebook、Notebook、RPG Maker XP1.03、仿真实验室等。其中不少课件构思巧妙,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艺术性,对解决中学化学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运用多种形式,将教材内容完美的演绎到多媒体计算机上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的《烃的结构与性质》取材于《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内容涉及原子的诞生、原子结构理论、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以及核外电子排布原理,以PPT的形式科学而直观地展示出教材内容;扬州中学的《苯的结构与性质》从苯的发现入手,通过化学史、学生实验、视频演示实验的手段逐步探究苯的结构与性质;盐城大丰中学的《金属晶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掌握铁和铜的冶炼的内容。
  二、通过计算机,能把语言无法清楚描述的宏观体验和微观构成演示出来
  苏州黄埭中学的《简单3D化学》,其作者历时三年开发出一种能够任意搭建所需物质的3D(分子、晶体)的结构,让人瞠目结舌;南通海安中学的《原电池》利用Flash将盐桥在原电池中的加入和取出,突破教学难点;连云港灌云中学的《中和滴定突变曲线的动态绘制》用Excel2003就轻易的将滴定突变的实时曲线表现得淋漓尽致;南通天星湖中学《原子共线、共面》用Chemsketch10.0制作出相应的分子,再将分子插入PPT中,使用ACD/ Chemsketch做出丰富多彩的3D分子模型,直观而形象。
  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制作并利用各种多媒体素材积件
  连云港朝阳中学的《初中化学重点实验》将九年级化学中的氧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溶液的配置、粗盐的提纯四个重要实验做成电脑模拟操作,有效的避免了实物反应装置的规模小、实验现象瞬间即逝的缺陷;扬州开发区实验中学的《常见气体虚拟实验》,由两位作者历时一年多,制作成的1W多个积件组成的原创课件,具有“高交互、高参与、高仿真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被学生评价为可随时移动的、属于自己的实验室;泰州姜堰励才实验学校的《化学与环境》将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巧妙地制作成Flash动画,使课堂趣味横生,深奥的原理变得浅显易懂;镇江市第三中学的《石灰石的利用》将大量展示石灰石用途和生活中常见含碳酸盐的物质用Iebook做成电子相册,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四、具备一定的交互性,使得师生间能通过课件进行交流,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1]
  常州市北郊中学的《化学实验复习》,利用RPG Maker XP软件制作,采用RGSS语言编写,通过编程以游戏人物角色扮演的形式,使课件具有了强大的互动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知不觉进行实验复习。苏州市第十六中学的《铁的冶炼》选用比较新颖的展示制作工具Netbook,电子白板有展示和交互的双重优势,局部放大和聚光集中的特殊效果,内容拉幕式的遮掩展示,以及视频和图片的灵活处理,使得课件不再是老师专属的操作工具,而是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存在于课堂,彻底有别于传统课件的媒体整合方式,让课堂交互性和开放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体现。镇江实验学校的《化学与健康》采用Web浏览器运行,将网络信息与教学进行整合,从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网上探究→网上协作→论坛讨论→反馈评价,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少老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 多媒体课件简单的将黑板“电子化”[2]
  板书是教师很重要的一种基本功,也是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媒体,具有其他媒体(包括课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课堂教学,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网络、游戏、积件等,旨在帮助学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认知建构,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而并非要将黑板“电子化”,成为教师懒于板书的替代品。
  误区二 用课件演示代替实验操作
  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化学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培养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一些具有危险性、污染性和某些化工生产流程等,可以用课件进行模拟外,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一般都应该进行实际操作。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地方、学校和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往往用课件演示来代替实验操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等都是非常不利的。
  误区三 用动画等形式模拟微观过程时出现科学性错误
  动画、图像、视频等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和启发、教育的功能,一些比较困难、抽象的概念和微观过程正越来越多地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表现,这些课件的使用,确实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和微观世界的理解,但如果不注意,也可能出现科学性错误,对学生造成误导。如初中讲水的电解时,有的老师为了形象地表现水分子的分解过程,设计了这样的动画:两个水分子先慢慢分散为4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两两结合形成两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而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实际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水电解的实际过程是:水分子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放电,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两两结合形成氢气和氧气放出。所以上述动画的设计与实际不符,存在科学性问题,容易给学生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
  误区四 片面追求课件的华丽和制作技术,而忽视设计理念和思想
  课件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取得比传统媒体和手段更好的教学效益。所以课件的使用一定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赶时髦、图热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是不可取的。正如有很多老师会认为PPT的课件相比其他的新型多媒体软件有些老套,没有技术含量,无法展现出更多的亮点,其实不然。如:淮安市北京路中学将九年级化学的绪言课改名为《第一次亲密接触》,从学生一天的衣食住行出发,体现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有趣、神奇、实用,整个设计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实验学校的《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本着“快乐课堂、快乐学习”的宗旨,利用学生对动画人物喜羊羊的喜爱,自编了小铁钉去羊羊诊所看病的故事,将铁生锈比喻成小铁钉生病,将防止铁生锈的方法编成通俗易懂的三句话:①注意卫生(保持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穿好衣服(涂保护膜)、③增强体质(制成合金),貌似有点哗众取宠之嫌,但殊不知这样的设计深受学生的喜爱,能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南京鼓楼区教研室的薛春兰老师的《溶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利用3DSMAX和Flash不仅很好的展示了溶解、乳化的微观过程,更重要的是同时矫正了很多教师和学生认识上的一些误区:①认为围绕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相等;②认为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不是水合分子。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宗旨,防止为单纯的应用而使用,或刻意追求课件创作意境和功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不能简单的采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
  
  参考文献
  [1] 余薇薇等.化学仿真课件在训练学生发教思维过程中的作用[J]. 化学教育,2010,(8):63-65
  [2] 陈向东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2,(Z1):51-52

推荐访问:几个 误区 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几个误区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