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悄悄绽放] 德育花绽放 教师获胜赞

  语文教学虽然以语文教育为主,但不能让德育教育成为荒芜的空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感情型的,以感性化为主,就是通过抓住文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施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呢?
  在语文教育中施行德育教育可以讲究以下的策略或艺术。
  一、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体悟,这是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施行德育,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首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自主体悟,这是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取向和接受能力,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只有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大量去读,自己升华,悉心体悟,接受德育教育。
  二、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就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活”课堂就是关键,就是要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
  例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时,要想细致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比较困难,学生也很难调动起兴趣,于是我借鉴了一位名家的桥段,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画出相应的数学函数图像,结果学生反应热烈,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在文中找出了非常细致的情感变化,并且据此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函数图像,在解释时也有理有据,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淡淡的忧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了解到作者正是因为国家的忧患才会产生这样的忧虑,再结合作者最后为了坚持民族气节不食美国救济粮病饿而死的事迹,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在看似不经意中让学生接受了一番人格、民族气节的洗礼。
  三、抓住课文中的德育渗透关键点
  (一)教师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如,可以在课文中闪光点处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但无意中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例如上到《乡土情结》《我心归去》时,有的学生对作者如此眷恋故乡不能深刻地理解,至多能说出是因为他热爱祖国,舍不得母亲、亲朋、害怕孤单,甚至有说他就是因为语言不通或者经济原因才不愿意离开的。面对学生这样的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体会的情况,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如果有一个办法,让作者所有眷恋的人都能跟他一起去国外,并且不用担心经济和语言的问题,那他是不是就会毫无眷恋地离开了?”这就一下子把干扰学生思维的障碍都去除了,直接引导他们思考作者热爱并不富裕美好的故乡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一致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根都深深地扎在故乡的泥土里,不管这泥土是肥沃还是贫瘠!这样,既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让学生们接受了一番印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可以选取重点语句为突破口,不必面面俱到。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通过其中的一段话、一句话就可以找到突破口。对于这样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例如讲解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文中有“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可以视为作者情感的有力抒发,通过让学生分析体悟句子中的含义,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愤慨之情,进而深刻认识到反动政府的残暴,也乘机教导学生面对邪恶时一定要敢于抗争,绝不能姑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
  作为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就不能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进行德育渗透。
  如讲解《品质》这一课时,学生对鞋匠宁愿饿死也决不降低鞋子品质的做法颇不以为然,甚至有轻蔑地说他“愚昧”的!现实世界的功利色彩对孩子心灵的戕害,使得他们对很多本应赞扬的事情却嗤之以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引导他们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你买鞋子,你希望鞋子是偷工减料、穿着不舒服的吗?”学生一下子就能体味到老鞋匠的坚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了。然后逐步深入地探讨:“老鞋匠这样坚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终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才是做人的真正的“品质”。
  五、增强学生知识储备,开拓眼界和思路
  语文教学本质上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学生如何解读、感悟优秀文章,主要途径是靠自己读书,靠自己作文,靠自己领悟,靠自己修炼。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材之外,学生应当从《论语》》、《庄子》、《楚辞》中的经典篇目、西汉鸿文、唐宋散文、明清小品,到国外的精品文章无不广泛涉猎。这样,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思考,学会读书,学会思考,老师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的眼界宽了,对语文的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在优秀文学经典的熏陶下,个人素质端正了,接受程度必然也大大增强。所以增强学生知识储备是很多语文教师容易忽略却绝不应该被轻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水平,因而不可忽视思想教育。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实际,不仅要让语文课富有魅力,更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只有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必要的语文能力,才能取得佳绩并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语文的文学性与教育性并举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才能焕发出语文夺目的光彩!

推荐访问:德育 花在 绽放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