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导入,深入文本_导入文本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已很明显的不同,与之配套的教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之下,新教材的文学色彩更浓郁,涉及到的作家也更多。如老教材中从未出现的泰戈尔、雨果、托尔斯泰、纪伯伦、沈从文、杨绛、孙犁、琦君、张晓风、宗璞、杏林子等名作家都在这里纷纷登场,这些文学大家风格迥异、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的篇章,犹如一道道营养丰富而又美味的精神大餐摆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一个问题摆在我们教师面前:如何让学生走近作者,深入文本,尝尽大餐的百味,并且吸取其营养呢?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大致摸索出以下几条途径:
  一、读前收集资源共享
  有些作家作品因为年代的久远、地域的差异、社会状况的变化等原因,会给学生阅读文本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所处的年代、写作的背景、作品的风格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揭示内涵、体会深意。比如在教学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前,让学生搜集安徒生的信息,了解其生平,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丑小鸭的故事不仅仅是个童话故事,更是作者生平的写照,也是作者不屈奋斗的人格的写照。
  总之,阅读前收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这一环节对理解文本是相当重要的,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效率,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单元四篇课文,一人负责一课,事先查找详实的信息,课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二、上课伊始 巧妙导入
  导入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短则几十秒钟,长也不过两三分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入语虽然简短,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慧,促使其愉快而主动的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去。
  三、多管齐下 深入文本
  1.情读文本 以读促读
  读文章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产生情感的共鸣。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悲共喜,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情读的时候,需根据文本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的语调,而情读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读,也可以是分角色读、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有些时候须灵活安排,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学生情绪调动状况,甚至师生情绪波动状况而定。讲解练习时,一些感人的文章你用心读一读,就能读出味道来,读出心灵的震颤来,甚至读出感动的泪水来。而学生在做练习时就没有朗读的习惯,原因颇多,或因怕影响到周围的人,或因急于完成作业而影响了对美文的欣赏,所以对文章的理解较浅薄,对情感把握不太到位。所以我在讲解练习时常常不吝惜时间情读文本。
  2.以画促读
  古人写诗文往往注重意境的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人画家追求的境界,诗画往往不分家。对于一些美文,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绘画来演绎,让他们将作者的文字转化成直观可感的图象,学生在再创造的同时,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以演促读
  有些文章既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以课文为脚本,编演课本剧,加入自己的想象,更能丰满人物形象,在推敲打磨的过程中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在演的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造,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学生的演绎,剧中人物或贪婪势利或落魄可怜的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淡漠、金钱至上”的主旨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4.放飞想象 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请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仅限于把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意境 的体验,忽略了由此领会到的想象美。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自己的感受,如见其景、如临其境,深入到文本所描绘的那个意境中去。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让自己的心灵自由驰骋于自己营造的那个天地,也可以用语言去描述自己通过阅读文本所感受到的意境之美。
  5.多元理解 展现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文本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理解。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不仅是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们不同的生活经验积累。我们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文本时的独特体验,为他们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但是当学生观点有明显的是非偏差时,我们不能因为鼓励学生多元思考就忽略了价值取向,而要及时将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道上来。
  6.课后引导 迁移拓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于学生的阅历、人生体验没有成人那么丰富,面对文本,他们的所学所思所悟毕竟是浅层次的,他们考虑问题没有作者那么深入,所以对作品的解读往往流于表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要提倡并引导学生阅读那些从课文延伸出的同一作家、同一题材、同一时代或同一风格的代表作品,如讲到作品节选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深入阅读,做到课内外互补,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理解文本。
  “条条大路通罗马”,走近作者、深入文本的途径不计其数,我们在教学中尽可各显神通,引领学生步入辉煌的文学殿堂。

推荐访问:精妙 导入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