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论证在“追问”中生辉]什么生辉

  高考作文中,议论文是许多考  生的首选。但是许多议论文往往呈  现的是刻板化的语言、八股化的结  构、平面化的论证。这样的议论文四  平八稳,波澜不惊,读来索然无味,
  最终判分一般均在及格上下浮动,
  根本不可能获得高分。造成高考议
  论文写作平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
  者认为“追问”意识的缺乏是不可忽
  视的重要因素。
  其实,议论文的论证完全可以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追问展
  现别样的魅力。下面以2011年各地高
  考议论文佳作为例进行探究。
  1.追问社会背景 高考作文往
  往都是以热点时事与主流价值取向
  为背景来命题的。其深层背景常常
  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影响力较大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的
  生存智慧、生活方式、生命价值等范
  畴。而对相关背景的深度的追问,能
  使得论证的针对性、真实性更强。例
  如2011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总有
  一种期待”。在审题时就应该追问:
  “该命题的深层现实背景是什么?”
  通过联系现实不难发现,处在改革
  攻坚阶段,虽然社会总体上在发展
  进步,但也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
  问题。从民生领域审视,如物价,特
  别是房价上涨幅度过大,百姓生活
  负担加重;食品安全事件频出,商业
  诚信面临挑战等等。从文化领域去
  看,如民俗的日渐衰颓,时尚的生活
  方式缺失了传统的温馨;电脑网络
  迅速普及,经典阅读被越来越多的
  人所冷落等等。通过对现实社会背
  景的追问,议论文写作往往更能切
  中命题者的意图倾向,文章立意也会
  更具厚度。
  佳作剪影1:当“瘦肉精”“染色
  馒头”刺激社会的神经时,温家宝总
  理深情地说:“我呼唤人民道德的回
  归!”道德的回归源于良知与正义的
  坚持。国家把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放
  在同等地位。我们坚信,在政府和人
  民的共同努力下,对良知与正义的期
  待终将变成现实。总有一种期待,就
  像灯火阑珊处的小桔灯温暖心灵,照
  亮黑暗。有了这种期待,明天就有了
  奔头,社会就有了希望。无论艰难与
  否,我总有一种期待。
  ——《总有一种期待》(四川一考
  生)
  评析:该考生通过命题背景的
  追问剖析,从而选取了食品安全事
  件这一典型的热点事件作为事实论
  据,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了温总理对
  道德回归的呼唤与政府对道德建设
  的重视,进而产生对良知与正义的
  期待。通过现实背景的追问、勾连,
  文章的针对性、时代感显著增强。
  2.追问自我实际 高考作文题
  不仅能够影射到深刻的社会背景,
  而且能充分贴近考生自身的实际,
  启迪心智,引领成长。因此议论文写
  作切忌不着边际地高谈阔论,而应
  当通过追问从而领悟文题与自我生
  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经典素材、热
  点素材的同时,切莫忽略自我生活体
  验的有机渗入。在开始论述时,可以
  追问:“‘论题’与我的生活究竟有何
  联系?”如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便可
  以从自我的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感悟
  切入,然后拓展开去进行论证,最后
  再回到自我的生活实际,继续追问:
  “前文的论述对我的生活究竟有何
  启发?”通过深入追问,在呼应开头
  的基础上使自我认识得以加深,体悟
  得以升华。因此,写作议论文,应当
  引导学生充分联系自我实际,从而写
  出真性情的议论文。
  佳作剪影2:不由得想起早上过
  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
  “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
  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
  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
  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拒绝平庸》(江苏一考生)
  评析:此文是2011年江苏高考
  最为闪亮的一篇满分议论文。考生
  王希曾介绍,当他拿到“拒绝平庸”
  这一作文题时,便开始追问该文题
  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于是,赶考途中
  一家名叫“风沙渡”的小餐馆一下子
  从他的脑海里跳出。一个小餐馆的
  名字如此脱俗,这正是最典型的“拒
  绝平庸”。为了避免议论文开头雷同
  的误区,该考生便将“风沙渡”作为
  了文章的引子,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切
  入,使得文章的立意从一开始便超
  凡脱俗。结尾部分与店老板相视而
  笑后的深刻体悟则水到渠成,独立
  高标。
  3.追问前文论述 要增强论证
  的说服力,除了采用丰富的论据外,
  环环相扣的论证结构往往也不可或
  缺。所谓“环环相扣”,即主体论述
  部分的段落安排中,后一段往往是
  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进行步步追
  问,从而形成“一环套一环”递进式
  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这种关联往往
  集中体现在段首句的纵深推进以及
  段落间首尾串接两种方式上。通过
  对前文的“步步紧逼”实现“无缝焊
  接”,从而使论证更紧凑,更有力,更
  深刻。
  佳作剪影3:既然逃离了幸福的   原点,为何不回到原点呢?
  古人以平淡的生活、无私的奉
  献为幸福,今人又为何不能呢?请回
  到原点,寻找真正的心灵解放,让久
  违的幸福感再次沁人心脾。正如《时
  代》周刊上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
  中的平凡人陈树菊一般,以半个世纪
  的卖菜生活为幸福,更以半个世纪对
  慈善捐资近千万为幸福。幸福,便是
  如此简单。
  马克·吐温曾说:幸福——就像
  夕阳,人人都看得见,只是把眼睛望
  向别处而忽略了罢了。
  其实,天凉时妈妈叮嘱加衣服便
  是幸福,几个人为同一目标共同奋斗
  便是幸福,幸福如此简单!
  请回到幸福的原点,回归幸福的
  平淡与坦然,在心灵中腾出一点空间
  装载幸福。
  ——《回到原点》(广东一考生)
  评析:上述论证片段,首段启发
  逃离幸福原点的人们需要回到原点。
  在层层论述之后,通过追问:“回归
  怎样的幸福?又怎样回归幸福呢?”
  于是,末段便自然得出“回归幸福的
  平淡与坦然,在心灵腾出一点空间装
  载幸福”。第二段末由陈树菊的例子
  引出了“幸福如此简单”的感悟,第
  三段便作追问:“简单的幸福我们可
  曾抓住?”于是,紧接着通过引用阐
  述幸福的简单以及人们对幸福的忽
  略。通过步步追问,环环相扣,论证
  笔力便入木三分。
  4.追问有效弥补 议论文所议
  论的话题往往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其
  倾向性的观点可视为一个相对成立
  的真理。因此,在进行具体论证时,
  可以首先从正面论证其正确性、合理
  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如果能退
  一步,追问:“所阐述观点是否偏颇?
  还需要怎样弥补?”于是,从问题的
  反面辩证地看待前面所持的论点,并
  对其作简略的论证,接着顺势转换笔
  锋再从正面对论点进行深入阐释,这
  样追问思考,退一步论述使得论述更
  辩证,更严密,更具说服力。
  佳作剪影4:我们也处处能感受
  到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变。2001年,
  中国加入W T O;2 0 0 2年G D P突破10
  万亿元;2003年,众志成城,抗击非
  典;2005年,神六飞天成功;2006年,
  取消农业税;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
  办;2009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2010
  年,世博会成功举办……我们无不为
  之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当然,中国无疑也面临一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
  价过大;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问题
  较多;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比较
  严重。但这些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
  对此,政府也在努力改善。
  从人均角度看,我国经济、社会
  各项指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
  很大的差距,但是,这些差距正在缩
  短!是啊,中国正在崛起!
  ——《论中国之崛起》(海南一考
  生)
  评析:如上述节选片段,在前文
  正面论证中国崛起的基础上,进行追
  问:“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是否
  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
  第二段便列举了国内的亟待解决的
  矛盾和问题,然后话锋一转,指出这
  是发展中的问题,并且正在改善。再
  紧接着追问:“正在崛起的中国是否
  已经赶超了发达国家?”于是,便从
  “人均”的角度阐释了我国与发达国
  家的差距,然后再次转换视角,从正
  面论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在缩短,从
  而印证了中国正在崛起的事实。通过
  两次追问,有效弥补,以退为进,使
  得论证更完善,论点更让人信服。
  5.追问精深论点 论点是议论
  文的灵魂,不论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
  点、小论点,都不能空洞肤浅。而要
  使议论文的论点精彩深刻,就必须
  通过层层追问,从而由表及里逐步挖
  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佳作剪影5:古语有云,“思诚
  者,人之本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无
  上珍宝,懂得的人视若珍宝,不知的
  人弃掷逦迤。论古观今,只有拥有诚
  信的人,才得以在茫茫的历史中不可
  磨灭,在人生的旅途中问心无愧。
  诚信是人格的基石,只有站在它
  的上面,才能望得更高更远,才能同
  时让别人看见闪闪发光的你。
  ……
  诚信是企业的灵魂,失败还能够
  站起来,失信就永远倒下。
  ……
  诚信,是中华民族之魂,因诚信
  而坚强,因诚信而幸福。
  ……
  ——《思诚者,人之本也》(广东
  一考生)
  评析:“诚信”是个老话题,不
  少考生拟出的论点显得空洞乏味,
  缺乏思维的深度,更缺失认识的高
  度。例如一考生将在开头提出中心论
  点“人需要诚信”,在主体部分拟了
  三个分论点:“诚信的人才能走向成
  功”;“诚信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
  地”;“诚信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不难看出此作的中心论
  点不仅空泛,而且陷入人云亦云的误
  区。三个分论点则是从由小到大的三
  个不同层面提出诚信的重要性,显得
  单调而肤浅。最终此作被判为“三类
  文”。如果从“原因”角度对中心论点
  再作追问:“人为什么需要诚信?”于
  是得出“诚信乃人立身之本”。从“发
  展”的角度对第一个分开论点进行
  追问:“人坚持诚信将会怎样?”于
  是得出“才能望得更高更远,才能
  同时让别人看见闪闪发光的你”。
  再从“比较”的角度对第二个分论点
  进行追问:“企业诚信与不诚信有何
  区别?”于是得出“失败还能够站起
  来,失信就永远倒下”。最后从“渊
  源”角度对第三个分论点进行追问:
  “诚信在民族发展中的地位怎样?”
  于是得出“诚信,是中华民族之魂”。
  这样,通过追问得出的中心论点与
  分论点显得细腻而深刻,于是,高考
  “一类”佳作《思诚者,人之本也》
  便应运而生。同样的立意角度,同样
  的论证思路,但深度迥异。
  总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追
  问能使议论文的论证由模糊变清晰,
  由空泛变实在,由平面变立体,由肤
  浅变深刻。在平时议论文写作教学实
  践中,如能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培养
  追问意识,议论文写作一定能别开生
  面,妙笔生辉。

推荐访问:生辉 论证 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