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族大陆后人 山东省滕州市孔子后人葬礼仪式用乐考察

  摘要:2010年9月18日、19日,居住在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大官庄村、作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的孔祥全老先生葬礼仪式举行并入土孔林。鉴于孔老先生身份的特殊性,笔者全程考察了葬礼仪式。本文从其身份特殊性和当地丧葬礼仪及其用乐的普适性意义视角切入,观察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当下存在。该丧葬仪式请礼相参与主持,设置了祖悼官、拜旌宾等角色参与祭拜,选取六代传承的孙家鼓吹乐班为其仪式奏乐。仪式程序古朴、繁琐,用乐场合繁多且用乐类型丰富,充分体现了“礼乐相须为用”原则。
  关键词:孔子后裔;丧葬礼仪;仪式用乐;传统礼乐文化;当下存在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2
  中国礼乐文明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以吉嘉军宾凶五礼用乐为基本标志,从国家到地方官府再到民间,礼乐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坐标,甚至以传统文化基因方式存在。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讲孔夫子之儒学对礼乐文化的持续性实施与贯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孔子崇周礼,后世崇礼制的同时亦崇孔子。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程,统治者愈加认识到孔子之儒学思想对于礼乐文明之重要,对孔子的推崇也逐渐提升,从孔宣父到文宣王,从至圣先师再到至圣先师文宣王,唐宋以降更是在全国县治以上普设文庙,孔子之祀逐渐走向鼎盛。在祀孔提升的过程中,孔子的后人也备受优渥,明代规定孔家享受亲王级待遇,所谓衍圣公依制拥有26户乐户 (比亲王少一户),用以应对多种礼仪用乐需求。
  文庙祭礼乐属于国家专用的礼乐,但作为孔府属于亲王级别,作为国家制度规定性下五礼用乐都会在此使用,包括历代衍圣公在内的家庙祭祀以及嘉宾凶诸礼、日常出行所使用的卤簿乐应该由乐户承担,乐户所使用的是鼓吹乐类型,而且每种礼制仪式与用乐有相应的制度规定性,这些礼制仪式并非仅仅用于王府,地方官府中的乐人亦应明确,这也就是国家制度下礼制仪式及其用乐的意义。
  清代雍正皇帝禁处乐籍制度,官属乐人转而将其承载的国家礼制仪式和仪式中的用乐转而服务于民间,这也就是民间礼俗接衍国家礼制仪式用乐的意义。遍布全国各地曾经的官属乐人们承担起礼俗用乐的重任。虽然传统国家制度解体,但作为孔府的特殊性,无论是承载孔庙祭礼的乐舞生还是乐户都在孔府延续下来,直到20世纪初仍存在,因此,作为传统用乐的普适性以及祭孔用乐的特殊性在这里得到了承继。也使得当地脱离了乐籍而生存的乐人们在实施礼仪用乐之时能够持续性地有所依凭,这也就是我们对孔家后裔葬礼仪式刻意关注的道理所在。
  费孝通先生讲到:“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我们以为,这种礼治是历史上传统的国家礼制被乡土社会接衍的俗化过程。虽然中国施行千百年的礼乐制度随封建国家的解体而消解,但礼及礼中用乐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通过文化下移进入到民间礼俗中,实现文化自觉,真正达到了礼治的目的。乡土社会依然沿着礼治轨迹发展,其中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祭祖、丧葬、婚礼等礼俗仪式活动,即为历史上传统国家礼制的俗化显现。本文以山东省滕州市孔家丧葬为研究对象,该丧葬仪式既具有当地丧葬仪式的普遍特点,又因其独特的地缘与血缘背景,具有典型性意义。
  丧葬仪式是最为常见的礼俗之一。孟子提倡“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丧葬在中国人传统社会理念中被视为“大事”。中国“五礼” 制度中丧葬属于凶礼,当下丧葬既为礼俗,则是既接衍传统礼制,又有时代元素的融入吸收。
  项阳《亲缘关系与音乐礼俗的承继》一文论述了礼俗何以具有区域稳定性:
  在同一区域范围之内,人们生活在同一地理、气候、方言、经济社会形态之中,其生产、生活方式、习俗有着较多一致性,在许多层面上长此以往地积累,形成相当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认同,这是所谓地缘的存在意义;在乡间社会之中,一个或周边几个村庄之间可能是有几个占据绝对多数的、具有相同宗族血缘的群体存在,这种宗族血缘是构成区域文化认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同一区域之内,相当数量的家庭有着亲缘关系,加之各自的友朋,构成文化圈。以上三个层面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巨大的网状结构。这种亲缘关系,使一些民间礼俗有着相当宽广的生存空间,或称有着礼俗生存的土壤环境。
  首先是对传统礼制的接衍,然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于亲缘、地缘、血缘关系的稳定而在文化认同意义上得以积淀与延续。滕州市级索镇大官庄村(上图A位置),毗邻孔子故里曲阜与孟子故里邹城,孔氏家族因其显赫而独特的地位在当地倍受尊崇,孔氏子孙及依附于孔家的乐户、礼乐户、礼生等以阙里为中心向周边扩展生息繁衍,对宗族血缘的认同交织地缘因素影响,该地区礼仪繁琐厚重,形成对礼乐文化强烈的文化认同。
  孔家认为应当依照祖先的传统仪式样态来承办,这种文化认同是群体性的,参与者都知礼懂礼,构成孔家丧葬仪式的大文化背景,礼乐文化在这场丧葬仪式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本文选择该丧葬仪式作为研究对象。
  一、丧葬仪式相关背景介绍
  2010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中国音乐学院一行组织的对山东省滕州市孔家丧葬仪式的调查活动,促成了本论文的田野调查契机。
  1.时间:2010年9月18日、19日;2.地点: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大官庄村;3.参与者:
  1.)主家与客
  主家为孔氏嫡亲。逝者孔祥全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孙,有三子,二儿子在外包工地,3个儿子近些年经济状况很好,有经济实力为老人承办隆重的丧葬仪式。孔祥全的老伴在35年前已经去世,当时家中经济条件很差,只能将老人简单下葬,因此本次丧葬仪式的目的:一是祭奠悼念逝者孔祥全老人,二是将两位老人合葬送归孔林 。
  主家参与者有孝子和孝眷(男性称为孝子,女性称为孝眷),孝子、孝眷依据父系血缘构成以逝者为中心的亲属网,包括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侄子、儿媳,侄媳等人,他们也是丧葬仪式中主的身份。孝子与孝眷站立、行走、跪拜的前后秩序又依照距逝者血缘的远近和长幼安排,男性在前、女性在后,逝者血缘关系近的在前、较远的在后。

推荐访问:滕州市 孔子 山东省 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