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弊现象的道德思考_几起大学生作弊案例引发的思考

  摘 要:通过对几起大学生作弊案例的分析,找出引发大学生作弊问题的深刻根源,并提出解决作弊问题的主要方法。对于大学生的作弊行为,重点是防范,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作弊行为,采取严格的措施,多方面、多层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考试舞弊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 作弊
  
  2005年9月1日,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新《规定》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制度创新特征,体现了法制化、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现代学生管理的总趋势。其中对于学生作弊处理提出了明确规定,第五十四条第4小条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生有以上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各普通高等学校也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适合各校的学生管理规定。
  案例1:2005年12月8日,土木工程专业2004级学生赵某在《高等数学(2)》补考考试中,请其同宿舍同学李某代替考试。经查,李某学习较好,在考试《高等数学(2)》时是该宿舍的所有同学中成绩最好的,并一次通过,该宿舍共有3名同学未通过该课程考试,由于赵某复习不充分,害怕不能通过该科考试,请李某替其参加考试,李某起初并不同意,后经同宿舍大部分同学劝说,顾及哥们义气,抱侥幸心理替赵某考试。在考试过程中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事后,赵某、李某均给予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案例2:2005年12月24日,在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简称CET4)考试中,法学专业2002级学生张某使用手机接收答案,其答案形式以数字编码的形式通过短信传递,在抄袭答案时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经查,张某由于马上就要毕业,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担心不能拿到学位,并且用人单位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不通过英语四级,工作不予接纳。该生通过网络寻找四级答案提供者,将600元以银行转帐的方式存到对方帐户,对方承诺在考试开始后50分钟内将所有选择题答案以短信的方式传递给张某。事后,张某受到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案例3:2006年6月16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前(考试时间为6月17日),有关部门接到学生举报,工商管理专业2003级学生赵某以每份答案600元的价格兜售四级试卷的答案,承诺在考试过程中用隐性无线耳机进行发送答案。经查,该生通过网络以2000元的价格买到该答案,对方称在开考半小时内通过QQ将答案传递,再由赵某将答案传给考生。事后,赵某受到了留校察看的处分。
  
  一、大学生作弊的主要表现有所变化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事件屡屡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屡禁不止,广受社会关注。200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南京某大学考场查出40多名“枪手”(替考者)。纵观近几年的作弊情况,其作弊方向有所变化,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其趋势:由一般性作弊向严重性作弊发展,传统型作弊向现代型作弊发展,单个型作弊向组织联合型作弊方向发展。
  一般性作弊主要是表现为利用作业本或课本进行抄袭;夹带复印的“缩微资料”进行抄袭;偷看他人答卷;在考场中传递答案;考生之间相互约定暗号或手势来传递答案;利用上厕所方便之际传递答案;伪造考试证件参加考试;在身体上的某些部位书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提前在考试座位上书写考试内容等。而严重性作弊是表现为指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等作弊形式。
  传统型作弊主要是表现为指以资料、课本、纸条等传统媒介传递答案作为作弊的主要方法,现代型作弊主要表现为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产品如手机、网络、蓝牙耳机、袖珍无线耳机、短信手表等工具传递考试内容及答案。
  单个考生作弊主要是表现为在考场作弊时为考生个体行为,没有组织,事先和其他同学没有商量。而组织联合型作弊主要表现为在考试之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已经事先联系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考试进行过程中进行作弊。
  
  二、 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及心理分析
  
  众所周知,考试是一种评价手段,是一种评价教育质量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每一种考试都有极其严格的纪律和防范作弊的措施。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下面就针对其作弊原因进行分析:
  1.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及大学生诚信度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意识随着各种媒体如书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全方位进入人们的生活,虽然我国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坑蒙拐骗等事件不断发生也影响着考生的心理,从心理层面对当代大学生无形中造成了心理暗示。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诚信度评价不高,同时,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大学生在考虑诚信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当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多数学生的“诚信”带有功利倾向。
  2. 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认知态度
  据调查,大学生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近一半的学生对作弊行为表示理解或无所谓,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要坚持反对。虽然学生对舞弊行为有清醒的的认识,但在某些条件下,会出现小范围的集体认同,如案例1中,赵某想作弊,但多数同学并没有去阻止,而且还去劝说李某去替考,这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某些心态:不以作弊为耻,而是抱观望心理、侥幸心理。对于作弊者漠然视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某些程度上纵容了作弊行为。
  3. 作弊动机分析
  其作弊动机是多方面的,一是蒙混过关,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目标不明确,考试时想通过舞弊的方法通过;二是担心课程重修的压力或担心拿不到学位;三是评优评奖的需要,评定奖学金、报送研究生、甚至于入党等方面对考试成绩都有要求,所以考生铤而走险;四是社会压力,社会就业对各种证书的要求,如一些单位英语不通过四级不予考虑;五是利益驱动,少数学生为了利益进行作弊。还有其他原因,如管理制度松懈、监考不严等也在客观上造成作弊的形成。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作弊的防范工作
  
  对于大学生的作弊行为,重点是防范,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作弊行为,采取严格的措施,多方面、多层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考试舞弊行为的发生,惩罚仅仅是防止考试舞弊发生的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防范作弊行为:
  1. 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将学生作弊现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起来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学生宣传学校规定,教育学生遵守考场纪律,维护集体荣誉,互相监督,树立以勤奋学习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良好风气。要加强对教育部2005年9月1日新实施的《规定》的学习,尤其是《规定》中对严重作弊行为的处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诚信教育,强调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形成“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师生共识。每一个考生都要认真学习《规定》,做到“长要到头,宽要到边,不留死角”。
  2. 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
  采用各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如开卷、半开卷、微机考试等,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对于学生机械记忆的考查,也可以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对于大多数高等学校来说,学位仍采用和四级成绩挂钩的方式。我们要改革考试制度,取消四级和学位的联系,改用其他的办法评价学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
  3. 加强管理,技术并进,德法并治
  加强考务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监考人员责任心,以人为本,塑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的监考队伍,监考人员的责任心强弱对于考场是否作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在严格管理考生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如采用一体化带照片的考试证件、在考场内安装手机屏蔽器等,都能对于考试作弊起到防范作用。
  4. 签署诚信应考承诺书,建立诚信档案
  临考前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应考承诺书,如2004年高考,教育部要求所有的考生签署考试诚信承诺书。一是教育作用,二是约束考生,效果是相当好的。在大学生的档案中建立诚信档案,将考试是否舞弊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都将诚信作为大学生的一项起码的标准,从道德或者制度方面对其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杨东. 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诚信缺失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9-12.
  [2]王金彪,张丽霞.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4,(1): 37-39.
  [3]漆勇政,魏友伯,石国兵.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5):83-86.

推荐访问:作弊 引发 思考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