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案为载体优化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在高考中这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由原先的15%提升至20%,加大了对该部分的考核幅度。在新课本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体系显得散乱,系统性不强,学生易学易忘,难以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怎样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校化学组老师经过反复探索实践,最终选用教学案进行复习。
  所谓的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学生课前、课堂、课后应用的复习材料,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我们编制的教学案主要由复习备考指南、基础知识梳理与归纳、典型习题、当堂训练、实验探究、思维创新、分层作业、反思小结等部分组成。在教学中,我们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案教学有以下几点优点。
  一、使用教学案实现了“课堂前移、作业前置”,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案编写中复习备考指南主要包括解读考纲、明示考点。学生是备考复习主体,教师在编制教学案时指出元素及化合物高考大纲要求,让学生了解形成共识,形成师生自觉和统一的行动。我们又将高考大纲细化出若干个考点、热点,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梳理。例如:“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考纲解读。
  基础知识梳理与归纳必须由学生在课前完成。我们在这部分的编写过程中体现元素及化合物的学法指导,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梳理以点线面复习模式进行,例如:非金属知识主线: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盐
  HCl→Cl→HClO→NaClO
  HS→S→SO、SO→HSO→NaSO、NaSO
  NH→N→NO、NO→HNO→NaNO
  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Na→NaO、NaO→NaOH→NaCO
  Al→AlO→Al(OH)→Al(SO)
  Fe→FeO、FeO→Fe(OH)、Fe(OH)→FeSO、Fe(SO)
  典型习题、当堂训练、实验探究、思维创新学生在课前要预习。这样教学案的应用让学生在上课前已经自己尝试完成复习任务,实现课堂前移、作业前置的学习行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二、使用“教学案”促使学生思维有序生成
  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线索是:每一族元素可以按由特殊(各族元素中的典型代表)到一般(各族的其他元素)的思维来掌握;而学习每一种典型元素则运用中学化学中物质分类思想体系,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对应的盐”的顺序,如复习Cl、S、N、C、Na、Mg、Al、Fe等章节的知识;对每一种物质则按“结构(组成、晶体结构、主要元素及其化合价)→性质→制备→用途”的顺序来系统的记忆存储。这样用几种思路将复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有序网络存储在大脑中,可以随时调阅使用。
  在“教学案”编写中问题与实验探索部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思维的有序性。
  例如:硫代硫酸钠(NaSO)可看成一个S原子取代了NaSO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的。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思想,通过实验探究(NaSO)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NaSO是否与NaSO相似,具备下列性质呢?
  猜想①:?摇?摇?摇?摇
  猜想②: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
  猜想③:无还原性,不能和氧化剂氧化。
  【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②、③,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结论】NaSO能与酸反应,具有还原性,与NaSO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问题讨论】
  1.甲同学想探究猜想③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SO氧化。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
  ②请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SO被氯水氧化,该实验方案是_____。
  这道题,有我们熟悉的用NaSO的性质来推测NaSO的性质,由猜想到实验探究,由实验现象到最终的结论,运用了类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案”中,应用这类典型例题能充分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有序性。
  四、使用“教学案”,促进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增效减负
  “教学案”通过复习目标、高考大纲要求等栏目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每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学法指导的设计,改变学生的听课和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而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法选择的设计,引领、帮助学生直击教学要求,以便少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当堂训练的设计,可以当堂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反思小结的设计,学生会高度概括的技巧,优化知识能力结构,获取知识联系的方法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可以轻松地复习;通过课后分层作业的设计,精选习题,减少题量,增加工业生产流程,学生会大大减少学习的压力;通过重点填充、留空白等开放式的设计,学生可只记录重点笔记,减少课上笔记的书写量,增加更多活动和思考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教学案”的探索,掌握的知识全面了,针对性加强了,无用功少了,学习效率自然高了。
  实践证明,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师成为学生复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学生借助“教学案”自主学习,能真正成为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主人,增强主观能动性,变得愿学、乐学,使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更加融洽,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备考复习的时效性[A].宜昌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8,(30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房宝.以学案为载体 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化合物 复习 元素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