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传播 [关于《电磁波及其传播》的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 要:《电磁波及其传播》目前不为教师与学生重视。笔者认为,其内容对于高中学习有铺垫作用。因此,笔者在此简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电磁波及其传播》 新课 导入 教学
  
  《电磁波及其传播》是九年级下最后一部分内容,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只需要达到了解和知道这一层次,且在中考中所占比分很小,因此历来被教师视为鸡肋,常常在课堂上一笔带过,甚至让学生自己阅读,所以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也是可有可无。但笔者认为作为教材编写者,把这一章内容放在初中阶段介绍,虽不作重点讲解,深层次挖掘,但其意图应非常明确,其实为进入高中后对“波”、“场”的进一步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有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链,更何况这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磁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应该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再一次地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和物理所带给他们的乐趣与激情。
  不被教师重视的第二个原因:电磁波因为其看不见摸不着,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一节课讲得生动形象,可能整节课下来让学生感到昏昏欲睡。即使采用一些投影、挂图、模型等形式,由于无法表现出波动所特有的动态,整节课也只能限于说教、灌输,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最后只能草草收场。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借助于多媒体和实验,化抽象为形象,化空洞为具体。鉴于此,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本人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同大家交流。
  
  一、新课的导入
  
  一节课引入的成功与否是一节课的关键。新课的引入有很多种方式,要综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和兴趣特点。这节课普遍的一种引入方式是:同学们,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我们能收看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我们能听到电台播放出美妙的旋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经过预习,会一致说出是因为电磁波,接下来新课由此展开。当然这样的引入方式也未尝不可,但我觉得平淡、乏味,不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也就是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而且也显得引入得比较突然,没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这样的一种引入方式,仅供大家参考:在上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两部手机,当师生间互相问好,我让学生坐下时,随即偷偷地用一部手机拨打另一部手机,在这样一种极为安静的环境下,出现了上课时本不应该出现的一种很不和谐的手机声,可能学生会惊讶,会疑惑:老师上课时怎么没把手机关掉?这时,我忙解释:非常抱歉,上课前我忘了关机了,下不为例。随即又马上话锋一转:同学们,由刚才的手机声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手机与其它通讯设备间没有连线,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的引入相对来讲显得比较自然、流畅,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带进了电磁波的世界,也引发了他们对于电磁波的思考。
  
  二、新课教学
  
  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中心、灵魂,由于这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加实验的方式。这节课主体教学分为五个部分:(一)波的基本特征,(二)了解电磁波,(三)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四)电磁波的特征,(五)电磁波谱。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用Flash做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波、绳波、弹簧振子波,让学生通过观察上述三个Flash动画,再结合小组讨论去总结波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修正、润色,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印象深刻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形成如以常规的说教去讲的话,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往往只能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接下来让某一波动定格,用闪动的方式标出周期、波长,最终得到波长、周期和波速的关系。
  第二部分“了解电磁波”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我事先下载的有关麦克斯韦的生平以及他的一些研究成果。给学生树立一个这样的楷模,同时也起到了激励他们的作用。
  第三部分的教学虽然也有一些视频资料,但我觉得采用实验的方式更为真实,并对书本上的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导线上加一个小灯泡,然后让导线的一头与电源的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这样避免了接触时出现电源短路这一情况,与前面的电路连接相呼应。
  第四部分电磁波特征的教学中,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通常我们采用“钟罩实验”。但由于钟罩的密封性以及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等因素的干扰,实验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这一知识点的突破上,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杨利伟与其家人的天地对话视频,以这样一个事实简洁明了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在讲“电磁屏蔽”时,通常用一个铁盒和一个纸盒(塑料盒),把一个手机放入其中并密封,然后用另一个手机拨打,看能否接收到信号,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应该没有任何毛病,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缺少悬念。因此我在这个实验的设计上稍作改变:事先选择两个形状相同的金属杯和塑料杯,分别用白纸将它们完全包住,然后将一只手机放入其中,用另一只手机去拨打,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胃口吊上来,在他们脑子里产生了一个疑问。当我再分别把包住杯子的白纸撕掉,等它们露出庐山真面目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也许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知道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继而联想到为何在汽车里收音机接收不到信号,为什么在电梯中手机接收不到信号。
  在接下来电磁波谱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以及视频资料,认识到电磁波的范围之广、用途之大,让学生进一步形象的认识到电磁波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同时辩证地提出电磁波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以上是我对于“电磁波及其传播”这节课的一点肤浅的认识与看法。

推荐访问:电磁波 教学设计 几点思考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