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幼儿教育的价值诉求


  摘 要:游戏精神应用在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释放幼儿的天性,在解放幼儿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育,从而实现贴合幼儿成长的精神熏陶。本文主要是针对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回归与重建游戏精神的建议。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对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起到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教育;价值
  一、 游戏精神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 游戏精神为幼儿教育提供一条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
  游戏精神是儿童天性的表达与呈现。在幼儿园,儿童最喜欢游戏,最爱玩游戏,这是因为游戏中蕴含着儿童的天性与精神。当游戏成了儿童的天性,那么儿童游戏的神圣权利则不可被侵犯与剥夺,而保障这种神圣天权的使命便落到了教育的身上,成了教育不可推脱的职责。生命之初的儿童,越是远离成年期,儿童的童年特质就越发地浓郁与深厚,作为教育而言,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顺应就远比后天的规训和教导更加重要。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鼓励和支持儿童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以及游戏活动的形式参与,并自始至终地以儿童的游戏精神贯穿并融入其中,无疑是儿童教育遵循自然法则、观照童年天性的方法论原则。任何无视儿童游戏及其游戏精神的幼儿教育及教学,都势必步入压制甚至窒息儿童天性的异化之路。
  (二) 游戏精神为幼儿教育提供一种观照童年文化的视角
  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来讲,儿童文化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在儿童的文化中,游戏精神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儿童所有的活动之中,无论儿童是在游戏,还是在工作,儿童始终是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和心境来观照周围所有的人和事。因此,游戏精神构成了儿童文化的核心精神。同时,任何特定的文化都根植于特定的精神趋向,儿童文化也不例外。儿童在自己生命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儿童独到的表达与呈现方式,例如儿童的童话、涂鸦、幻想、好奇、幽默,调皮等活动无不蕴含和洋溢着儿童的游戏精神。因此,游戏精神贯穿了整个儿童期,并渗透到了每个儿童的生命之中,游戏精神成为了儿童文化的灵魂与内核,游戏的精神也就是儿童的精神,游戏的文化也就是儿童的文化,儿童的精神与文化是幼儿生存交流的底线,只有将游戏精神溢满幼儿教育才可以实现助长的“育”。
  (三) 游戏精神为幼儿教育提供一条回归童年生活的道路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没有了游戏,儿童便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游戏内在的精神实质乃是儿童生活的一种精神诉求。游戏贯穿了儿童的整个童年生活,儿童在游戏中追求的不仅是外在的游戏形式,更主要的是寻求着游戏内在的精神特质。游戏的精神与儿童性清化的动作,泛灵化的思维等精神特质完满融合。这足以证明,作为儿童基本活动的游戏只是儿童童年生活的一种外显形式而已,游戏内在的掩藏着的儿童精神才是儿童一味追求与钟情于游戏的真正所在。游戏精神作为教育教学自始至终都不可忽略的一种童年精神,理应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贯穿与张扬,理应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得到充分的融汇与发挥。在当今这个理性主义、功利主义极度盛行的时代,要想真正地纠正与矫治儿童教育教学的弊病,游戏精神无疑是一剂良药。
  二、 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
  (一) 解放儿童
  教师要摒弃封建的儿童教育观,把儿童从封建思想的禁锢与牢笼中解放出来,让儿童摆脱唯唯诺诺、老气横秋的形象,只有让儿童到光明宽阔的地方去,这样儿童才能幸福生活,快乐做人,保持自身原有的健康、活泼、快乐的本性而茁壮成长。其一,解放儿童的脑,就是要使儿童的头脑从偏见、曲解、迷信中解放出来。其二,解放儿童的双手,就是要使儿童从单纯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拥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其三,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给予幼儿观察与发现、探索的机会。其四,拥有解放儿童的嘴巴,就是要让儿童从沉默、被动中解放出来,拥有好奇好问的机会。其五,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要让儿童从狭小阴暗的教室中走出来,多多去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其六,解放儿童的时间,就是让儿童有足够的时间来玩耍,来游戏,摆脱只有学习时间没有游戏时间的状况。因此,解放儿童就是让儿童从呆板、千人一面的教育中解放出来,拥有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机会。只有真正地解放儿童,才能使儿童从被动、压制的教育模式中真正走出来。只有做到这六大解放才可以使游戏精神贯彻幼儿教育,才可以真实实现幼儿教育的价值。
  (二) 遵从儿童的“亮色”
  儿童的“亮色”是指追求儿童的特长发展,个性张扬,实现发展性目标。虽然在政策文件中专门明确地介绍与罗列了幼儿教育目標。但是,教育目标是针对幼儿集体而提出的统一规格的基础目标,而不是适合和促进每个儿童个性成长的发展目标。每个幼儿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着自身的差异性,都有着自身发展的长处与缺点。因此,在发展性教育目标方面,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此外,每个幼儿的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幼儿活泼,有的幼儿安静,有的幼儿在画画方面擅长,有的幼儿则在唱歌方面很有天赋。因此,在教育目标制定时,除了要体现幼儿教育中整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每个领域的特定教育目标外,还要积极地体现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性,也许在制定时并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要求,但是一定要做到教育目标的开放性与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充分地追求各自的特长,实现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只有这样,幼儿才可以具有“亮色”,在“亮色”的庇护下从游戏精神中受到教育。
  三、 结束语
  游戏精神作为人类原始生命精神的一种完满体现,不仅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还是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游戏精神反映了幼儿的冲动、幻想、涂鸦等生活状况,与幼儿的生命精神完满融合。因此,游戏精神对于幼儿不可或缺,对于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教育机构更是举足轻重。因此,关于幼儿教育游戏精神深入状态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慧.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学前教育研究,2010.
  [2]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玉兰,刘洁,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市教工幼儿园。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诉求 精神 价值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