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剂


  摘 要:数字资源是一项惠师、惠生、惠民的重要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落到课堂与落地生花,先行先试与示范带动……让数字资源接地气,实现让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亮丽转身,实现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差距快步缩小,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数字资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助推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42-03
  教育部于2012年底启动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下简称“数字资源”),旨在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1]它是一项惠师、惠生、惠民的重要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回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10年历程,迈步数字资源开启之旅,笔者结合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及周边区域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实际,提出针对数字资源教学应用的优势作用分析与策略性思考。
  一、数字资源的优势作用分析
  教育部提出,用2012、2013两年时间,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数字资源涵盖有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8个学科,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计清晰,汇聚了国内教育名师集体智慧。数字资源每一课时又分为“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和“拓展资源”三大部分,页面简洁,操作简便,可用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参考;呈现的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和每一个动画都紧紧抓住了教学要点,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数字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能够实现让山里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同唱声情并茂的卡拉OK、共赏图文并茂的艺术作品、齐仿规范标准的体育动作……分享教学名师的精彩课堂;能够实现让山区教师新课改理念更好植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好提升,即便是普通话和英语发音不标准、汉字书写不规范等问题也能够得到较好弥补,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教书育人信心倍增。数字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带来了福音,为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带来了福祉。
  二、数字资源管理应用的策略性思考
  数字资源实施已一年有余,调研发现,区域教育行政领导、适年学段师生对数字资源的知晓率、关注度还相当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应用水平还相当低。如何引领教育行政领导、适年学段师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数字资源的广泛应用与用出效益,倾情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尤其是广大师生需要充满智慧地进行探究与实践。
  1.做好宣传,推介项目与营造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在逐级组织专题培训基础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甚至手机快报等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其内容还应包括项目的政策要求、目标任务、资源优势等,并适时召开区域性交流研讨会、现场推进会,认真总结阶段性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为数字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和稳步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适年学段师生的知晓率、关注度和参与热情。这里的宣传还要注重县、乡(镇)中心校任课教师“我不是教学点,资源于我无用”的观念转变,拓宽数字资源的应用面;还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动员,让有上网条件的家长利用早晚、周末等课余时间指导孩子上网学习,尝试“翻转课堂”。
  2.强化培训,树立信心与提升技能
  培训重在解决好任课教师不会用、不愿用、不敢用与用不好的问题,培训内容与流程应遵循: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媒体资源、教学设计)→示范教学。用好国家、地方“特岗教师”政策,将青年教师安排到适年学段任教;建立“新带老,兵教兵”等传帮带培训学习共同体;采取“专题讲座”式的专家引领、“教学实例”式的学科教师团队协作培训;充分依托正在实施的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并切实注重“训用结合”和确保“培训实效”,最大限度扩展适年学段教师培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注重县、校、学科等多种层次的骨干教师和班级学生代表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传递者与落实者作用;还可尝试实现师生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电子培训资源下载至MP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多媒体设备上,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学习,进而解决工学矛盾与时空限制,实现适年学段师生的“移动学习”。[2]
  3.整合农远,相互交融与相得益彰
  数字资源是国家相关部委在借鉴农远成功经验之上的新建项目,也可以说是农远工程的后期延续,二者有诸多可以也必须相互交融与有机整合的元素。如管理方面,完全可整合农远的多级管理模式;技术支撑,完全可整合农远的管理教师队伍;教学资源,也与农远的“同步课堂”、“教学案例”异曲同工,完全可以加以整合;抑或是师资培训、教学应用、评估机制……也有诸多可以整合的要素。相对农远而言,数字资源侧重于音、体、美等于少数民族地区难以开齐开好的所谓“豆芽科”;更加关注教学点层面这个较为弱势、困难的教育群体,其教学资源开发自然就十分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其操作应用程序更加人性化、易于上手,师生自然就乐意去用,“用出效果”则不言而喻。这里的整合还应该包括与交互式电子白板、PPT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

推荐访问:助推 均衡 少数民族地区 数字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