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目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目标的需要,因此要结合高师院校特色,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高师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3038)和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SD2013JGXM-10)。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6-02
  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和高师院校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该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是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大体可以把课程体系分为几个模块。
  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与通识选修课。通识必修课主要由大学外语课、健康与体育课、信息技术课等组成;通识选修课可以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地方特色以及学校实际进行设置。比如,山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把通识选修课设置为素养课程,包括大学语文、生物科学导论;特色课程,包括三晋文化、三晋历史等;公共艺术课程,包括影视鉴赏、戏剧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音乐鉴赏、艺术导论等。对通识选修课要规定学生应该修的学分及其要求。
  2.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是培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关键。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是按照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相近专业打通的课程模块,以加强基础,拓展口径。专业主干课是加深专业方向和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这两个模块有所不同,但应该囊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所列的全部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这两类课程学分应该占到专业教育课程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选修课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体现专业方向的课程。专业选修课门数应该多于学生应该选的课程门数,给学生广阔的选择空间,拓展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学分应该占到专业教育课程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3.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根据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关于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师养成教育等要求,该课程设置要更新观念,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师专业化训练。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分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两部分。教育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中学教育基础、心理与道德教育、中学学科教育等;教育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含微格教学)等。
  4.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提出,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根据以上文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分为国防教育、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对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和过程,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方案和制度。
  二、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根据课程体系结构和设置,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围绕四个重要转变。
  1.实现由“照着讲”向自主讨论转变。“照着讲”就是对教材中概念界定、理论阐释、实例分析等采取照抄照搬的讲法。毛泽东批评的“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1]的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要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充分运用讨论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讨论前充分准备,即讨论前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好讨论主题,引导和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材料,拟写讨论提纲,精心准备讨论发言,使讨论时有据可言,充分有力。它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课外文献、收集和整理材料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讨论中积极发言,即讨论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困惑、观点、看法和见解,使每个学生真正有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和权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理论水平以及思辨能力。三是讨论后正面总结,即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大都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冷静和理智地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解除心中疑问,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这有助于把握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以及把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向更高层次推进。
  2.实现由死记硬背向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转变。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增强问题意识,运用专题式、案例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实践问题。既分析历史实践,“用历史教育青年”[3],系统回答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历史必然性,又分析现实实践,分析人民群众感到疑惑的问题、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使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和阐明。同时,在教学中要高度关注理论本身的发展,阐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发展的严密的逻辑性和最大的彻底性,用理论自身的逻辑力量征服和掌握青年学生。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院校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