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表现比较研究


  随着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西方欧美列国在经济、文化、科技、政治、军事等综合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中西方的交往接触也日益紧密。在中国与西方各国日常交往过程中,社交礼仪在期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因此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中西方人员在交往中所使用的社交礼仪是否恰当、完备、得体,不仅反映着交往者个人的文化道德修养,更是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对外形象,能从中透析出一个国家的文明教化程度。当然,中西方之间在社交礼仪方面存在着很多文化差异。
  所谓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普遍认同的、具有固定标准的特定行为与语言。中国作为有着近五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自然也拥有自己历史悠久的礼仪传统。但是在近代,在中国与西方各国所进行的国际交往中,经常会碰到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礼仪不合的尴尬。如果在国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出现失礼行为,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错失交往目的、甚至损害国家形象。因此当国人在与西方友人进行交往时,应当认真了解双方常见的文化差异、熟悉对方的社交礼仪习惯,从而促进双方交往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个人与国家文明形象。
  在当代,中国与西方存在明显文化差异的社交礼仪中,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关于辞谢的礼仪差异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着谦让的文化礼仪,在去亲朋好友家中做客时,传统的中国人会特别注意“辞谢”这一古老传统做法。例如主人要准备饮食招待客人,客人一般会习惯于要表示辞谢和不敢令主人劳烦,待主人反复坚持之后,再进行感谢,然后再接受款待。辞谢文化是中国古老的礼仪传统,例如上古时期,国家首领实行禅让制,其继承人往往至少要辞谢三次以上,才会表示惶恐接受。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历五松山下,借宿一位人家,受到这家老太太的热情款待,令李白十分感动而过意不去,于是写下“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的名句。其中三谢不能餐,便是指再三辞谢、不好意思领受款待之意。
  西方人在此方面则习惯于直接而实际,没有辞谢的习惯。例如在作客时,主人询问需要喝点什么,中国人即使很渴,也会辞谢一下表示不好意思麻烦主人,而西方人则会直接表示自己喜欢某种饮料。同样,如果客人谦让说不喝,中国主人一定会客气再三,邀请对方喝一点,而西方国家主人则不会作多次邀请。
  寒暄与客套的语言差异
  中西方民众在熟人见面寒暄客套时,都会注意称赞对方的某些细节,例如夸奖对方服装漂亮等等,但是双方对此反应有着较大差别。中国人如果遇到别人的赞美,会习惯性谦称:“哪里!哪里!”意思是表示愧不敢当之意。而西方人会很高兴直接接受夸奖,表示感谢。曾经有个笑话,一位中国人结婚时,一位西方朋友到婚礼喜宴祝贺,当面赞美新娘很漂亮。于是这位中国人习惯性客套道:“哪里!哪里!”结果西方朋友不清楚这是中国人的客套用语,以为对方真的是在认真询问新娘哪些地方长得漂亮,于是这位西方朋友很认真地回答:“眼睛、嘴巴、鼻子都很漂亮!”结果现场朋友们无不开怀大笑。这也体现了双方的又一文化差异。
  对待个人成就与荣誉
  西方人非常鼓励与崇拜个人成就,因此当西方人获得一些成就时会直接表示自己的喜悦与自豪,也会大方接受别人的赞美。
  而中国人有着谦虚自辞的礼仪传统,讲究谦受益,满招损,视自我夸耀为失礼之事,在面对个人成绩受到夸奖时,传统的中国人习惯于保持自谦的态度,并且会保持低调,不愿意自我夸耀。
  道谢
  西方人已经将“谢谢”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谢谢”在西方成为一个高频率单词。这个词不仅表达了感谢本意,更是一种礼貌用语。
  在中国,“谢谢”在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与家人之间,是不被经常使用的,因为中国人认为,对关系很近的人说“谢谢”会显得过于客气和生疏,从而造成双方的距离感。
  邀请与接受邀请
  西方人邀请他人作客会注重正式约定,收到邀请者亦须正式答复是否接受邀请。在西方,一般不欢迎不请自来的客人。
  中国人视不请自来的好朋友为惊喜,并且会予以热情招待,如果因为朋友未经邀请上门而招待不周,在中国会被视为严重的失礼。
  宴请宾客入座
  在中国的酒宴中,餐桌一般为圆形,寓意团圆、圆满。餐桌对着门口的中间位置被认为是上座,这个位置一般由满桌宾客中年纪辈分最长或地位最高的人入座。
  在西方国家酒宴中,餐桌一般为长方形,在正式的酒宴中,一般男主人和女主人会分别坐在餐桌的两端,宾客中身份地位最高的男宾应坐在女主人右侧,身份地位最高的女宾则坐在男主人右侧。
  聚餐氛围
  西方人在餐桌上比较安静,尤其在公共场所就餐时,西方人习惯于小声交谈,比较注意尊重别人的用餐环境,视大声喧哗为失礼的行为。
  中国人在餐桌上喜欢热烈交谈,并喜欢劝酒,视高声谈笑与劝酒为主宾关系亲密的表现,认为酒餐桌上的气氛越热烈,则说明用餐者之间的关系越亲密。
  当然,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社交礼仪存在区别之处还有很多,需要在平时国际交往中注意不断学习积累。在与西方国家交往时,必须认真了解对方的社交礼仪习惯、尽量避免、弱化双方礼仪习惯中的差异与冲突之处,才能取得理想的交往效果,充分实现双方的交往目的。
  作者简介:赵鹤(1978-),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形体语言;
  孙燕(1982-),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社交礼仪。

推荐访问:在中 社交 西方文化 礼仪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