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礼仪与中小学生成长


  摘 要: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节礼貌展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品质。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时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对此教师应提高礼仪修养水平,发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教师礼仪 引领 学生成长
  一、教师礼仪
  (一)礼仪的基本含义。
  儒家认为,礼是人类自别与禽兽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1]271);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是统治秩序;是国家典制;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内容[2]5。在现实生活中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礼仪无处不在。可以说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外交礼仪六大方面。礼仪主要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仪表端庄等[2]5。
  (二)教师礼仪。
  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应有的风度与气质,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极其重要并极具教育价值的教育力量。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更要在人格、品行、仪容仪表等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水平,才能以较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有益影响。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师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知识与文明的传递者,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能否提高,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2]5。
  二、教师礼仪与学生成长
  (一)教师礼仪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说得好:“教师礼仪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现代人形象至上,形象是金,非常重视礼仪和外交,而教师基本礼仪的修养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由语言决定的部分只有20%,而另外80%则由人的动作、姿势、体态等所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安认为:一个信息的传递=7%语言+38%声音+55%形体[3]60。此研究结果说明形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细微的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姿势,一颦一笑,都不能随意,都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礼仪修养。
  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其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时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亲其师,信其道”。那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备重要的教育价值,直接影响学生修养、品格的形成。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格的重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身正”,这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熏陶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得到熏陶。康德在《论教育》中这样说道:“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布鲁纳也有过这样的结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4]合格的教师其身一定要“正”,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担负起少年儿童成长的“向导”。一名合格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待人有礼、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朴素大方、可为生楷模之人。[5]29
  (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学习特点与教师礼仪。
  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师礼仪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出从初期开始不断发展的特点,特别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不仅迎来了身高、体重、体型和机能等一系列生理发育变化,而且面临更加深刻的心理发展变化,在认知、情绪社会性和人格等方面,都在经历迅速的变化。处于身心发展“暴风骤雨期”或“第二断乳期”的青少年对外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有了更多自主选择和反应,这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安排,不愿事事都听从父母安排,且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难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且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他们情绪情感表现得极为不稳定,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引起了他们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激荡情绪,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则被埋在心底。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理解,就会出现压抑、焦虑与抑郁心理。
  由于青春期的学生有以上特点,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才渴望能有自身修养水平较高的教师答疑解惑,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指引方向。在这段特殊时期,他们往往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思想,听从老师的意见,更相信老师,以老师为榜样。那么提高教师修养水平成为引导青少年学生人生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2.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教师礼仪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对人的观察行为做出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解释。他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把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班杜拉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他认为,行为习得或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且,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习得的[6]33。

推荐访问:中小学生 试论 礼仪 成长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