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政治工作韵文运用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在公告、训词、文化读本、三字经、诗歌、联语、敌工宣传品等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广泛运用韵文体裁。政治工作韵文以其职能定位上革命的启蒙性、内容形式上浅明的通俗性、使命任务上强烈的实效性、创作传播上广泛的群众性,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坚强保证。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队政治工作;韵文
  [作者简介]曹展明(1973-),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基层政治工作系讲师,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历史和理论。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8-0007-03
  韵文,是一种有固定韵律、有形式限制、重在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在这里,“韻律,指押韵和押韵的规律;形式限制,主要指对句式的规定;重在抒发情感是相对于说理、记事而言的。”①上述特征,使韵文“既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又具有稳健踏实的品格,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正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所主张的中庸之道及所追求的中和美之民族文化性格”②,因而成为包括军队政治工作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重要书写体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广泛运用韵文体裁,有力促进了生命线作用的发挥。回顾总结这一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对于继承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血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形式和内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韵文被广泛运用于我军政治工作,其形式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七种:
  (一)公告。是指由党领导的各级政权机关、部队军政机关颁布,向官兵群众阐释说明党和军队性质、宗旨、任务,或就重大事件公开宣告、宣布的政治工作文书,包括公告、公示、布告等。韵文公告不仅具有一般的阐释宣示功能,而且因其“气象严肃,老百姓也欢喜细读一遍”。③目前所见我军最早的韵文公告是1927年8月5日南昌起义部队以总指挥贺龙名义颁布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示》,全文8行96字,内容为:
  “照得本部各军 富于革命精神
  此次南昌起义 原为救国救民
  转战千里来粤 只求主义实行
  对于民众团体 保护十分严谨
  对于商界同胞 买卖尤属公平
  士兵如有骚扰 准其捆送来营
  本军纪律森严 重惩决不姑徇
  务望各安生业 特此郑重申明”。④
  对于向各界群众阐释宣传起义部队的政策纪律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训词。是指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坐标作用的教导和告诫类文书。如红四方面军1934年11月颁布的《红军第四方面军军训》,训词内容为:
  “智勇坚定 排难创新 团结奋斗 不胜不休”。
  为便于红军官兵领会并贯彻训词要求,文后还附有“说明”,对训词内容逐字进行解释。如“智”,是指“学习,有阶级自觉有深刻的政治认识,深湛的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学习无产阶级的一切聪明”;“勇”,是指“勇敢,敢于牺牲,勇于吃苦耐劳,有百折不回的精神”⑤;等等。
  (三)文化读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官兵成分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他们作战勇敢,吃苦耐劳,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盲。为营造学习文化的浓厚空气,一些部队以韵文形式编写文化读本。如川陕苏区时期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编印的《列宁学校读本》,就是一本把革命形势教育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韵文读本。该读本第一册是由每句14字共67句韵文写成,现仅列举最后5句,内容为:
  “要想不当亡国奴,只有坚决干红军。来干红军要自愿,自为自己来参军。红军扩大巩固了,苏区永远得安宁。穷人利益保得住,四川自然归穷人。四川中国成功了,工农永远是主人。”⑥
  成为红军官兵接受形势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宝贵精神食粮。
  (四)三字经。《三字经》是传统的国学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部队运用《三字经》的行文格式,创作了许多面向社会底层群众,具有革命启蒙教育意义的政治工作韵文。
  1931年12月,参与“围剿”江西苏区的国民党26路军在宁都起义。党中央派左权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红十五军政委,左权组织创作《工农兵三字经》,内容包括:“苏维埃,代养亲。回家后,有田分。这样军,去当兵。虽牺牲,也甘心。”⑦用这种颇具亲和力的行文体裁对刚刚投入革命怀抱的26路军官兵进行政治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对起义部队的改造工作。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创作的《革命三字经》全篇492字,其中一段揭露四川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内容为:“众军阀 真豺狼 又拉夫 又派款 抢猪羊 拿碗盏 又屠杀 又奸淫 整穷人 身家倾 降帝国 媚英蛮 钱千万 卖四川 把穷人 当牛马 给帝国 来欺压”⑧。用浅显的话语启发劳苦大众的革命觉悟,对于宣传和组织群众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形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诗词和歌谣两类。诗词一般为根据地的革命知识分子所作,产生时间较晚,所占分量相对有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和《如梦令·元旦》等著名诗词。诗歌的主体部分则是官兵群众自发创作传播的歌谣,即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富有民族或地区特色的歌曲。歌谣形式活泼,内容贴近基层官兵群众,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政治工作韵文运用的重要形式。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就要求“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革命情绪斗争的歌谣”,⑨体现了歌谣在军队宣传工作中的特殊地位。这一时期红军歌谣数量众多,仅《红军歌谣》一书收录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苏区及长征中的红军歌谣就有220首,内容分为“颂歌”“歌唱红军胜利”和“工农革命歌”三种。如江西苏区红军歌谣《山歌爱唱革命歌》内容为:

推荐访问:革命战争 韵文 政治工作 试论 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