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院校士官政治理论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内涵解析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 266041)
  [关 键 词] 士官;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125-01
  士官政治理论课程“实战化”教学是实战化条件下任职教育发展转型的当务之急,需要士官政治理论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和编排,打破原来学历教育的施教模式,让三尺讲台对接未来战场。具体说来,士官政治理论课程“实战化”教学的内涵包括:
  一、教学理念聚焦实战
  (一)向“为战”聚焦
  强化“教为战、练为战”的思想,努力向实战靠拢,切实弄清未来海军要打什么样的仗、参战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作战能力,教学就向哪里聚焦、内容就向哪里侧重。要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作战对手、战场环境、作战任务、力量编成、行动方法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教学训练的实战化含量,积极适应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力量使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向“谋战”深化
  具体来讲,就是确立“实战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缺什么就练什么”的教学思想,切实增强实战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深入思考信息化条件下的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战斗作用的应用,真正按照实战需求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检验教学。
  (三)向“能战”用劲
  在實际教学中,必须坚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教学评价必须紧贴实战标准,把教学指向是否瞄准对手、胜敌一筹,教学内容是否紧贴任务、打赢管用,教学环境是否符合实战、身临其境,教学作风是否务实去虚、扎实有效,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真正把教学训练向实战化改革方向推进,培养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秀军事人才。
  二、教学内容围绕实战
  (一)突出职业精神教育
  士官政治理论课要把培育忠诚军魂、群众观念、法治思维、纪律意识、战斗作风等,融入学员的学习、管理、训练、生活等各个环节,体现在军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军人的职业精神教育落实在院校、良好的言行作风养成在院校。要以实际需要能力培养为主,以职业精神培树为要,以打胜仗为体。
  (二)突出战斗精神培育
  要依托实战背景,开展我军历史使命和形势战备教育,学习战争史、近代史,剖析经典战例,引导官兵在学习与实践中自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保持旺盛战斗热情。要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实战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本质内容来抓,综合运用思想教育引导、心理训练强化、军事文化熏陶、先进典型示范、重大任务锤炼和政策制度调节等途径,引导官兵强化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血气、血性,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打胜仗。
  (三)突出作战业务知识
  通过理论授课、模拟想定、实践练习等方式,将作战中政治工作业务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结合,使学员做到“四熟四清”,即熟悉新型作战理论,搞清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样式、组织指挥和制胜机理;熟悉政治工作的主要套路,搞清作战战时政治工作现场鼓动、心理调适和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熟悉军兵种知识,搞清海军各兵种的作战任务、作战运用、武器装备性能和注意事项;熟悉社会区域环境,搞清作战范围内军事地理、社情敌情、风俗习惯、气象水文等情况。
  (四)强化政治素质培养
  思想政治素质是军人自觉地从事军事活动,是实现党和国家赋予其使命的内在条件。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实战化方面要克服政治兴趣淡化现象,引导官兵关注国际国内政治风云及党和国家大事,把自己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深化我军性质、职能教育,增强军人的政治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性。
  三、教学形式对接实战
  (一)教学比重上偏重实践性教学
  士官政治理论实战化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能力培养并重,但由于士官理论基础薄弱,更易于接受实践性强的授课形式,所以在教学形式上要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通过随堂实践、随队实践、现地实践、随机实践,使政治理论教学更加符合实战化背景。
  (二)强化情景式实战模拟教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之所以会出现政治理论课堂讲授内容不能够入心、入脑,就在于学员缺乏战场情怀的体验,缺乏思想交锋的感悟,缺乏实际工作的磨炼。采用情景式实战模拟教学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根据实战需要设计主题、布置教学环境和营造课堂氛围,使教学内容脱离抽象、教条、呆板的窠臼,于情景任务中内化知识点,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体验中接受真正的教育。
  (三)营造崇军尚武的课堂氛围
  政治理论课程实战化要求课堂直通战场,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崇军尚武精神的培育,军人的血性、果敢、勇气、谋略、意志除了在演习、训练和遂行非军事任务中磨砺外,课堂上也可以。教员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军校首先是军营、学员首先是军人的观念,让学员在崇军尚武的课堂氛围中,激发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四)深入部队对接岗位需求
  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部队,适应战争需要,培养打得赢的实用型人才,有没有提升战斗力,能不能适应战争需要,必须得过部队和战争这两关,所以在教学形式上,不能局限于课堂,要积极加强与驻地部队、训练基地的协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训练资源互补、联合协作互练、研究讨论互促的目标,确保学员在真实作战氛围中获得真实感知。

推荐访问:士官 政治理论 教学改革 任职 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