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之完善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贯穿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两大历史时期,至今一直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途径发生嬗变,群众的政治参与需求不断增加,对党在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3年夏季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亦使大家认识到群众路线实践的制度化、法制化和日常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71-0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工作重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激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也是党在革命和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针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历史时期,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后,随着多元文化的进入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马克思主义狭隘化地理解的纠正,中国的政治文化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嬗变,政治社会化进程开始转移到规范法治的道路上,公民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在客观上为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不断发展又不断推动公民政治参与迈向新一个层次,促进着新时期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进程发展完善。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文化及政治社会化方式的演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其成果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政权,更是结束了中国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犬牙交错、狼狈为奸使中国政治与社会局面始终处于混乱状态。各种政治思潮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激烈碰撞,冲击着中国封建正统的政治文化,“皇权至上”的封建集权统治权威受到极大的动摇,民主共和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被广泛传播并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了主流政治文化,步入现代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开始走向稳定。
  (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就决定国家要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逐渐过渡,这就要求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阶级关系等诸多方面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后,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推动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完成个人政治社会化的目标。通过发动群众参与“三大改造”的措施和中央强有力政治领导相结合,在短短三年时间,我国成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至社会主义社会。
  “1956 年党的八大首次把‘群众路线’的概念写入党章。邓小平在修改党章报告中指出,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强调‘每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二是从工作方法上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1]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初期,将群众路线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反映了党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将党与群众的互动看作是一种双向度的政治活动,是完善党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回应群众关切,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不断巩固党的领导权威。另一方面,党作为先锋队,有责任和有能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来领导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帮助人民群众实现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但是,由于党在当时没有能真正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缺乏一定的治国理政经验,没有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本质特征,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只是建成一种全社会高度公有制和集体化的局面,意识形态教育和政治动员这种单向度的政治行为的作用被肆意夸大。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反右”扩大化,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又走向了“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建国后刚刚构建起来以“文明有序、团结和谐、互相包容”等主题的政治文化内容被“个人崇拜、蔑视法治、造反有理”等逐渐取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使中国经历了一场“浩劫”。在这个时期,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发生严重偏离,人人参与政治,但在缺乏正确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法治环境的有效规制的条件下,这样政治社会化只会培养出畸形的政治人,造成社会的动乱。进入“文革”后,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开始纷纷陷入瘫痪,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也就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的老一辈领导人开始着手重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吸取一切曾经提出过的好思想,并在新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已经由实践证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十分有害的‘左’的指导思想及其一切表现。”[2]党和人民群众都已认识到了当“左”政治思潮占领主流政治文化甚至是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性,尽快恢复法制和秩序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党和国家需要努力反思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法制和秩序是政治发展的坚实保障,树立法律权威,构建法治文化,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带来革命后的新气象,十年的动乱,党政机关陷于瘫痪边缘,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国民经济也已到达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切实改善。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并提出“依法治国”的思想,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教育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崇尚法治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推荐访问:社会化 中国 群众路线 完善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