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多元化走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多元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经过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还达不到现在的深度和高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其中,多元化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怎么认识这种多元化,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发展的趋势如何?都是人们当前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谈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从一元化到多元化发展是历史必然
  
  新中国实行一元化体制是历史的必然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客观基础,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抵抗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以及经济封锁等客观现实,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开始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一元化体制,政治上实行党委一元化领导,经济上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的单一公有制形式,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全面领导。建立这样一种一元化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既是共产党对自己所信奉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又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在中国无产阶级诞生后,与以往一切革命性质根本不同的革命,它追求的不是改朝换代,而是要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由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变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并按工人阶级的面貌来改造全社会,进而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然而,中国长期以来既是一个以农耕社会为主体的封建社会,近代又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家既没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基础,更没有像样的工业基础;世界工业发达的国家,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仇恨,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封锁,时至今日,在高新技术方面,封锁依旧。
  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连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格都没有。在政治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如果不以人民的名义发动革命,最终的结果只是改朝换代,只是国家政权由国民党手中转移到共产党手中,人民依然被剥削受压迫,人民当然不会答应。从经济上来说,自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兴起,中国都在搞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在世界列强环伺下,积弱积贫的中国,搞过去弄过来结果搞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洞悉历史经验,决心要在一穷二白、外加封锁的历史条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奇迹。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完成西方工业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工业进程,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基础。正是这样的条件,决定了中国必须采取一元化发展模式,集中全国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这种模式,仅用20多年时间,我们建成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国家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学艺术事业空前发展,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核潜艇下水,国家的军事实力极大增强,人民在较低的生活水平上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充满希望,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这一系列变化都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多元化发展
  是历史的又一个必然
  
  一个时代,只能解决一个时代的问题。毛泽东时代,解决了现代工业、现代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初步发展问题,而解决这一初步发展问题是靠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来实现的,其间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很低,消费能力低下,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成了当时财富代表,很难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消费需求;农业的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民生活依然很苦,上亿人口处在温饱线以下;新增人口和劳动力逐年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巨大;人们社会心理和生存发展需求多元化,而我们的社会供给还是一元化;等等。这是当时存在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另一时代的人。
  邓小平恰恰是挑起这副重担的人。他首先实事求是地评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推动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改革、全方位的对外开放,逐步打破了一元化的社会经济体制。江泽民、胡锦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初步建立起了多元化的社会经济体制。这种体制,解决了中国社会什么问题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工业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得到了大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免除了几千年来形成的“皇粮国税”,农业发展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社会就业形势日益多样化,自主创业、选择就业,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住房、生活质量大为提高;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在中国可以看到世界上顶尖的音乐会、音乐剧,电视剧、电影、话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今年国庆大阅兵所展现的国防实力,显示出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历史证明:邓小平选择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反映了中国的实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从历史的眼光看,无论是一元化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都带有探索和试验的性质,因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毕竟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注定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代价的发展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方面有人们的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遵循客观规律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有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轻重缓急的缘故。因此,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改革开放时代,都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如:上世纪60年代造成的三年自然灾害、世纪之交前后造成的数千万工人下岗、环境遭到破坏,贪污腐败蔓延等。但我们如果把这些问题放到历史的长河来看,都有其必然性。我们既不能抓住一元化发展时代的某些问题大做文章,全面否定那个时代;也不能抓住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改革开放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因为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不在这里。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社会主义者,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伟大探索的先驱者。翻开《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历来旗帜鲜明,毫无含糊之处。所以,历史的经验证明:反毛民必反,反邓国必乱;毛邓两相补,国泰又民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根本意义也就在这里。
  
  多元化对中国社会的现实作用
  
  现在,有些人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忧心忡忡,担心多元化发展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冲毁社会主义的堤坝,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上去。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有可能。前苏联、东欧剧变前车之鉴在先,近年来一些国家“颜色革命”在后。人们有警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丧失警惕会走向失败。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能力有信心。这十几年来,国际上一些势力一方面鼓吹“中国威胁论”,挑拨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试图孤立中国;另一方面又鼓吹“中国崩溃论”,夸大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试图从内部搞垮我们。然而,事实上都没有出现他们所希望的结果。何也?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多元化,是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的多元化,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化,它形不成西方反华势力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基础。因此,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估计,往往都是失算的。

推荐访问:中国社会 多元化 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