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人民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对话交流,推动中国同世界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周恩来是新中国首倡人民外交的第一人,周恩来的人民外交思想内涵深刻、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风尚,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对当代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迫切需要中国外交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外交体系。其中,着力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尤其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对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对话交流以及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的重要渠道。
  周恩来是新中国首倡人民外交的第一人,其人民外交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自成体系,奠定了新中国人民外交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渊源
  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1]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文化及实践渊源。
  (一)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周恩来之所以坚定地认为必须推行人民外交,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角度论证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反驳了鲍威尔等人所持的“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等观点,指出“工人才创造一切……工人甚至创造了人。”[2]《共产党宣言》更是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从而典型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群众史观的实质。列宁和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并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的革命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切实的社会主义运动。
  周恩来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正是国家民族危急、人民苦难深重的年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饥寒交迫,这些都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主义、学说的鉴别、比较,周恩来抛弃了错误思潮,彻底地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因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周恩来在一生的外交实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4],为新中国乃至世界的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民本文化
  任何文明都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任何思想的提出,也必然有其深刻的传统文化根源。周恩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民外交的首倡者,与他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密不可分。周恩来所倡导的人民外交,正是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性——民本特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强调了对民众作用的重视,但是其主要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近代仁人志士的民本思想中固然蕴含了丰富的民主思想,但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有其阶级的局限性。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批判地吸收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积极合理因素,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群众观。
  经过周恩来批判地继承所体现出来的人民本位思想,是人民外交思想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石。周恩来将中华民族传统民本精神加以升华,在对外交往中充分肯定和尊重人民的意愿,并始终把它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选择。周恩来奉行了“民生温厚,衣食丰足”为其人民外交的首要价值目标,终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三)实践渊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深深地体会到谁代表人民的利益,谁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他明确指出:“军士之打仗是为人民而打的”,革命军队如无“人民援助,仍不足负重大责任”[5]75。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为《新华日报》反侵略国家宣传周工农日特刊题词:“工农大众,是中国抗战的柱石,是世界反侵略阵线的先锋”[5]412。建国后,周恩来作为政府总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人民在一起,直接为人民服务。作为外交部长,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频繁的外交出访,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人民。此时,周恩来更加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及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他把“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作为一条修养要则,规范自己,要求自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实践,使周恩来深刻地认识到:“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6]274。
  二、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关系的形式进行的,但落脚点还是在影响和争取人民,这是辨证的。正如周恩来指出的,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不能单靠职业外交家去进行,更多地应该依赖两国人民直接来进行。
  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的内涵,从广义上说,主要是指周恩来外交思想的人民性而言的。周恩来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的为民,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而且也时时处处照顾到世界人民的利益。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决策者、实践者、指挥者,周恩来的每一个外交决策和外交行动,都从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长远利益的大局着眼,从而使其外交思想具有独特的人民性色彩。从狭义上说,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以其民间外交思想为主要内容,但又远远超越了民间外交思想的范畴。主要是指周恩来以人民为主体,把人民作为外交的主要对象,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外交思想。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内涵深刻,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推荐访问:周恩来 外交 当代 思想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