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


  摘要:2013年,我国经济学界对国际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主要包括: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再认识与经验总结;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形成多种认识;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形成不同见解;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认识更趋理性;关注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及转型升级的迫切性等。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2-0115-07
  一、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再认识与经验总结
  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的五年时间里,国际金融危机的相关问题一直是国内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2013年,国内学者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现有危机理论需要回归与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出许多新特征和新情况,所以国内学者对现有危机理论展开了新研究,提出了新认识。如,向国成和曾祥炎认为,现有危机理论对于危机解释力不足。当前的危机理论不能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经济危机形成逻辑一致的理论解释,对经济危机的分析需要“回归马克思”。在分工高度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由分工产生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演化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的经济形态,这会加重生产与消费失衡的负面影响,并引发多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经济危机。杨继国认为,虚拟经济出现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过剩资本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而“货币资本回流规律”强行把虚拟经济领域的货币资本拉回实体经济,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应警惕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危机掠夺本国财富,扰乱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郭熙保等从经济结构失衡的角度出发,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能运用商业周期理论来解释,而应将危机看作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总爆发。经济结构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区域结构四个方面,而世界生产与贸易的结构调整,需要我国及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应对新的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杨奇才和韩文龙认为,由于美国的“减税计划”以及军费和社会保障开支的膨胀引发了财政赤字,美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货币融资和汇率融资三种方式来为赤字融资,这些措施造成的利率波动是本次危机发生的主要诱致性因素之一。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宣告失败
  除了认识到现有经济危机理论解释力不足外,一些学者还指出,作为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应当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负责。盲目强调市场化和弱化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加重了经济发展的无秩序程度,必然引发经济危机。如,李菲雅指出,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并且后危机时代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其经济政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左品认为,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拉美国家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这些国家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因此,如何以新的发展模式来取代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值得理论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三)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的有效应对措施的总结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发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一些国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对以后防范和化解危机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一些学者从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和金融创新模式的选择等方面,总结了一些成功应对危机的措施,并为我国后危机时代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如,周玉强等指出,作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危机中利用自身发达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通过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值得各国学习和借鉴。刘迎春通过总结金融创新模式的国际与国内经验,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的金融创新模式,即在产品创新方面,应采取市场主导模式,并综合运用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两种模式。张志元和李兆友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制造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困境,后危机时代我国的制造业,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技能人才,才能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郝宇彪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对社会政策的重视不够造成的,社会政策是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在危机爆发后,通过促进就业、扩大福利支出等社会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供给,促进经济复苏。完善的社会政策还可以减缓市场化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起到减缓和防范危机的作用。
  二、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形成多种认识
  我国经济学界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进行了持续跟踪研究,对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当前欧元区的危机解决情况、欧债危机的应对措施及评价、欧债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方面形成了很多新的有益研究成果。
  (一)欧债危机有其必然性与政策致因
  一些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化阶段,造成了进一步的两极分化,加深了资本积累的矛盾;同时,高福利政策导致政府面临超出自身能力的庞大开支,加之欧盟内部政策协调的问题,最终引发了欧债危机。如,蒯正明和王玉认为,欧债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的必然产物。金融资本主义会使中产阶级分化,并不断向低收入阶层滑落。这是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并最终导致资本积累难以为继,其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合法性也因此受到质疑。刘志强认为,欧洲各国推行的高福利政策导致了政府财政的高赤字,进而引发政府主权债务的增加,最终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因此,一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必须适应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否则,既达不到改善民生的效果,还会严重影响经济有序发展。孙少岩和穆玉堂认为,欧盟内部各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间的矛盾,是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欧盟各国的行动,统一财政政策,才有利于解决欧债危机。徐明棋则认为,虽然欧债危机使欧盟政治与经济制度的缺陷显现出来,但并不能因为这些制度的缺陷就认为欧债危机会长期持续。狭义上的欧债危机随着欧洲中央银行的注资已经得到缓解,欧债危机也终会通过欧盟各国的努力和制度变革而得到化解。不过,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推荐访问:热点问题 动态 研究 经济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