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影响


  作者简介:马丽芳,(1983.10-),女,汉族,籍贯:河南濮阳,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民族政治学,职务:学生,职称:无,学位:法学硕士(2014年毕业),研究方向:民族发展政治学。
  民族主义是18世纪以来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它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政治格局。民族主义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民族国家的边界受到挑战,民族主义也成为一种强烈的呼声活跃在世界政治领域内。中国的民族主义也无例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激发和民族主义的成长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虽然民族主义在现代中国起的作用是正面大于负面,我们仍然不能对它的一些负面作用掉以轻心。列宁曾说过,“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看待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①一个阶级的存在和发展尚且如此,一个民族更应如此。
  “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是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 “ 波希米亚和波希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济哲学”辩论会上。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主义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上的学说和情感,是一种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从结构上来看,民族主义大体上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民族成员,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民族是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建构出来的、具有稳定性质的群体,它是民族认同賴以存在的载体。民族成员通过民族认同建立民族情感。民族认同是民族成员所内化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它不但是成员坚信它能把这个民族的成员与其他民族区隔开来。基于这种情感所形成的民族情感,能够把这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民族主义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心理依恋。这种心理依恋以民族归属感作基础,往往表现为民族自尊和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这种归属感使得民族成员在民族出现灾难时,能够不怕牺牲,捍卫本民族的利益。民族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忠诚。民族忠诚是指民族成员对民族共同体的忠诚程度。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维系的重要条件。一个民族若没有人民的忠诚,根本无法与其他的民族竞争。
  爱国主义是指本国公民怀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并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的一种情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但是更确切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爱国主义则是它所宣扬的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在某些时候,官方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无法有力地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不能及时有效地汇聚人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使得公众开始起用“民族主义”这个名词来称呼另一套仍旧能够唤起人们情感,能够提供有活力的思想与战略的,而本质上其实就是爱国主义的社会思潮。对于民族国家而言,民族主义的最高表现就是爱国主义。此外,种族主义也经常被人们误解为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通常指基于种族的不同而产生偏见、暴力、歧视与迫害的情绪,这个名词有时带有负面意义并且易引起争议。虽然民族也以血缘的形态呈现,但他们的差别太大,种族主义指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自己所属的团体,例如人种、民族或国家,优越于其他的团体,属于一种极端偏激的思想,也是掌权者对外族隔离压迫的工具。种族主义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非理性倾向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因此,由这些矛盾来透析,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仍是主流思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鼓舞和感召下,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压迫,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同时,中华民族百年救亡图存的历程还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走向发展和强大的唯一道路。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必须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可见,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主流取向是正确的,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著的。
  然而,现阶段仍有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企图分裂国家主权,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主义极端化在当代中国主要有两类:一是对主体民族的分裂, 例如“台独”势力一直是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的代表。二是个别少数民族的分立情绪和分离行径,如达赖集团的西藏独立阴谋等就属于这个范围。但“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② 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和热切盼望,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坚信,任何抵制与破坏这种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都终将彻底覆灭。
  梁启超先生指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梁启超所说的民族主义是一种保卫国家安全,捍卫国家独立的正义的情绪,中国的民族主义也正是如此。因此,我们首先要发扬爱国主义主流思潮,丰富爱国主义内容。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有些心术不正的西方政治学者开始鼓吹政治、文化一体化,民族国家的界限受到了挑战。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我们更要坚定的发扬爱国主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因此,只有坚持爱国主义的主流思潮,民族主义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次,我们要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信心的缺乏,就会弱化整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民对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自然会积极地为国家建设作贡献。民族自信心的确立,有利于本民族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民族主义的积极发展。
  民族主义并不是危害国家的洪水猛兽,在中国亦不是。中国的独立和发展都证明了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用它的方法。中国的民族主义不仅扛起了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旗帜,还要与时俱进地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们要坚持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为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积极的精神条件,使其能在实现中华民族利益的前提下,时刻保持着激情,鼓舞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注解
  ①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408。
  ②黄朴民. 论中华文化与国家统一[N] . 光明日报,2003-05-27 (1) 。

推荐访问:民族主义 中国 影响 发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