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辑出版情况的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呈现出的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思想道德课教材的建设对于推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大学教材是学科内容的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的出版关系到教育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1]。认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辑出版的现状,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高思想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辑出版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从1994年就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面,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和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教材。因此,各个高校纷纷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在社会上出现了活跃的教材出版的繁荣局面。就目前来看这类教材的主要出版特点是:第一,教材名称的多样性。常见的如《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非智力品质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教程》等。第二,出版社的社会性。原来主要是以大学出版社为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央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参与进来了。第三,教材出版的层次性。教材的分类越来越细致,如把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加以分类。甚至是在同一个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因为学生的专业和学科门类的不同也有所不同。第四,教材版本的时效性。以目前我国高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他们在08年出版了最新版本,在09年的时候就在0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第五,教材编排的多样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众多的版本中,尽管内容大致相同,但在内容的编排上,各家都有着各自的特征,都体现了著者的灵活性和注重教材编写的实用性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中央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专门于2008年7月8日至9日召开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会议。“为一门课程的教学由中央召开全国性的会议,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2]291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思想理论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出现了百花齐放、各展其才的场面,其教材无论在版本的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最大值。尽管如此,思想道德课的教材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虽然版本有所区别,但总的来看,除了必要的内容以外,比如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并没有增添多少新的内容,即使提到一些新的东西,又是一带而过。有的教材内容简单化,还有的教材虽然涉及的方面比较全面,结果又流于提纲化。第二,一些教材版本更新速度缓慢。相对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来说,一些教材相对滞后,不能够把社会出现的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是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在教材里,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自己编写教材的院校,经常有一个教材用几年的情况。第三,教材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由于教育部并没有特别规定使用指定的教材,而各个高校基本又有自己编写的教材,原则上不再使用其他单位的版本。这样,教材的出版和发行无形中受到了阻碍,形成了大家相互之间各自独立、缺少交流和学习的局面,结果是既不利于教材本身的发展与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共享最新的研究成果。第四,教材的编写形式较为单一。理论性仍然偏强,空洞抽象,缺乏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联系仍是思修教材留给大学生的主要印象。第五,驳杂的书名与本教材本身的严肃性极不相称。有的书名如果不看书的说明,根本看不出是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材,有的书名则总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第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院校就是为了出版而出版,或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因此其教材根本就是七拼八凑,谈不上质量,那样只能损害教学而不可能对教材的发展起任何作用。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辑与出版的举措
  
  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它既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
  体,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与出版的质量,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辑与出版,我们认为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的针对性
  教材是内容的载体,因此编写教材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内容的选择。要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促进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3],特别是要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未来的职业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编写的内容上体现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工科院校,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材的内容与人文学科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无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深浅度上,都要求教材对所有的学生不能千篇一律,要突出它较强的针对性。
  2.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教材的内容一定要反映出涉及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和时代青年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探讨,比如时下社会热议的“80后”、“90后”青年人的思想焦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等,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历史任务,必须始终与时代同步,在坚持中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2]293同时还要注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时代特点、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方案等,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市场经济下人际交往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等。这些现实问题须给予正面的回应,以体现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3.教材形式的灵活性
  形式是内容的表达方式,好的形式对大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材在形式上更应该灵活多样。如有的教材把内容分为“理论篇或者认知篇、个案篇、实践操作篇、思考篇”[4]等几个大的板块。有的则在每一章中体现内容的丰富多彩,例如有本教材把一章的内容分为“名人名言、个案与热点、理论园地、操作指南、思维空间”[5]等几方面。由上述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样的编写思路既体现了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实在性、实用性,也克服了以前教材那种呆板、枯燥和抽象的理论说教在学生中的印象。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教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
  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需要造诣很高的有关专家的主持和参与,因为没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作为根基,就很难从理论的高度上驾驭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等,就不能从未来的角度把握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同时,也很难在内容所依赖的形式上有所突破,甚至出现由于专业的原因,编写出的教材不伦不类的现象。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更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基层相关教师对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实际教学实践,没有他们对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的了解和总结,即使是再高深或者再前卫的理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或者是无的放矢。要么就只有空洞的理论,要么是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根本难以满足教学和学生的真正需要。因此,教材的编写不但要有从事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担当主持,而且还应该吸收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这样的教材才具有切实的实践基础和较强的针对性。另外,教材编写人员的来源仅有这两方面的人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吸收更多的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人才补充到这个队伍里来,比如涉及大学生心理的心理学专家、时政问题的社会学专家,以及美学、文艺学等方面的专家等等。这样就能从教材源头的质量上,保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提高。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接班人 社会主义事业 高度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