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公德创新教育路径探析


  摘 要: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僵化、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教师队伍有待优化等问题。创新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需要丰富和拓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形式和载体,精选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5-0183-02
  一、社会公德与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人们总是要共同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即社会公德。”[1]可见,社会公德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是每位成员需要遵守的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社会公德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在公德方面的教育、说服甚至监督,使其形成一定的公德观念,并在社会生活中身体力行,维护和弘扬社会公德。”[2]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体,广义上是指社会上的所有人群,包括老师、家人、同学,狭义上是指教师,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主体是狭义上的,即指学校的教师。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客体就是指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就是教育主体将一定社会对全体公民所做出的最广泛、最基础的道德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给教育客体,使客体形成一定的公德观念,并且在社会生活中身体力行,维护和弘扬社会公德。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意义
  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展现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的“窗口”。作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社会公德状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一)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将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四有”是我国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思想道德最低层次的社会公德教育起步。
  (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途径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3]大学生不但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具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觉悟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水平,对全社会其他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有一个积极的带动作用,可以加快推进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更加需要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发扬我们的中国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方面,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物质文明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秩序制度观念、权利法律意识、民主平等观念等精神文明要素相对缺乏。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中华文明规定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培养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彼此尊重的观念、自觉遵守秩序的意识和公共伦理观念是社会公德教育和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三、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僵化、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教育者队伍有待优化等问题。
  我国对大学生进行的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是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当中。然而,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形式单一、死板,缺乏案例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低沉,也就无法达到课程目标。对于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运用,绝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停留在播放PPT课件,播放相关视频等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适时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多少年僵化不变,已经与当今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严重脱节,无法迎得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我们的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不合理。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无法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接轨,不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点。而一些年轻的教师业务素质不高,在课堂中容易将自己对某些社会问题的主观想法甚至片面、偏激的观点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已有的道德思想受到冲击。这种缺乏与时俱进的社会道德教育方式、内容和教育者对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忽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意识缺乏、是非观念模糊、知行脱节的后果。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公德创新教育的路径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步伐加快,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工作也确实存在一些与大学生成长的新环境、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新特点不相适应的地方。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的教育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环境,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探索开设社会公德教育的网络课堂,增强社会公德教育的引导力和感染力势在必行。
  (一)丰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形式
  丰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形式就是继承和学习传统教育的有益部分,并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从而有效拓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载体。

推荐访问:探析 新形势下 路径 社会公德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