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下对西藏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道德力量铸就民族之魂,他也希望青年学生能够立大志、勤学习、修品行、受历练。本文从西藏高校青年大學生视角出发,浅谈当前西藏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强调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研析西藏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探索道德教育的价值途径。
  关键词:新思想;西藏;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道德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而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当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尤其作为西藏这片土地培养的大学生,更应当加强道德修养,打造一个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精彩人生,争做新时代的品行兼优的时代青年。
  一、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大学生人生成功的首要前提
  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尤其西藏位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且面临恶劣的地理环境及国际国内维稳形式,西藏的青年大学生应当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入脑入心入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心动情地感悟总书记的坚定信念、真挚情怀和浩然之气,让真理的光芒、人格的力量直抵思想深处,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提高、自我革新、自我净化。惟有如此,我们人生的大方向才能把得住,走得稳,行得正。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青年大学生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西藏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日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他们步入职场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的高度和发展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帮助青年学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为他们获得更多的机遇,对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带来较大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不良的道德品质,极有可能让大学毕业生处处碰壁,从而导致心理扭曲,最终可能会误入歧途,影响一生。
  (三)加大道德教育力度,是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学校教育,知识教育重要,道德教育更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近年来,西藏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竞争不断加大,尤其对高素养的人才争抢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思想道德素养作为高校人才综合素养最重要部分之一,这就决定了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育人”成为关键和核心,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高校人才整体质量和未来发展举足轻重,同样也是促进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四)践行良好道德品质,是传承华夏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塑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习惯,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高效践行传统美德,发展道德教育,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最佳体现。即使有些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有的格格不入,但并非不能改造和创新,中国的未来可以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通过学校道德教育来加以巩固和传承,才能更加显得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西藏大学生存在的道德教育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整体教育水平飞速发展,在党中央和西藏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藏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源源不断的高校人才涌入西藏社会,融入各项改革发展的事业中,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西藏的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观念也不断与时俱进,呈现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西藏的高校长期重视政治教育,使得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念无比坚定,对党对人民无比忠诚,拥有良好的政治基础。
  总体来看,西藏青年大学生的发展是向好的,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向好的。然而,在充分肯定西藏青年大学生思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随着各族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以及步入社会后大环境的突变,我们西藏的部分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不够成熟,适应能力较弱,甚至染上某些恶习,导致道德层面出现严重危机。
  (一)从宏观环境看,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导致部分学生道德偏失
  随着西藏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近年来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进藏务工发展的青年人才越来越多。此外,援藏力度也不断加强,人才引进、西部计划的稳步实施,使得区内青年大学生与外界人际交流加大,受新思想影响明显,不断提高了区内学生的整体素养,拓展了眼界和思维。然而,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些驱动力,同样带来了市场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模式使得区内部分大学生极度不适应,从而导致不良心理产生,甚至逐渐堕落,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被瞬间击破。投机主义、拜金主义、跟风主义等消极影响大面积显现,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态和不劳而获的社会投机心理在个别大学生身上开始表现出来,严重不利于高校青年学生发展。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科技时代的不断深入,智能手机、电脑等几乎在区内大学生群体中实现普及。网络环境对青年大学生既有好的一面,能够促进大学生接受先进思想,不断提高自身认知水平。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部分青年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沉迷于网络现象十分突出,多数学生甚至染上网瘾,醉心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根本无法安心求学。个别学生还深受不良网络文化熏陶,对自身思想道德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从客观方面看,高校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存在一定缺失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西藏 新思想 几点思考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