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高专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对象,从实践角度,重点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高专;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160-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开始以就业为导向,故而将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市场化,他们以创造物质利益的大小为准绳,将大学课程粗暴地划分为“有用”和“无用”,并在学习中予以区别对待。当然,高校及其学生将目光瞄准市场本身没有错,毕竟高校的职能中就包含了服务社会(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但是,“剑走偏锋”就不好了,因为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说:“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因此我们认为,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二者缺一不可,它们正如鸟之双翼,两翼健劲,方能高飞。
  高职高专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的职责,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的任务。医学类高职高专属于高职高专,由于职业特色,特别重视对学生施以“仁”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教育——尊重生命、仁爱奉献。“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源泉,一代代的医学家、教育家都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启迪,从中获得无尽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真谛。[2]”可见,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因此论文接下来,拟以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毕节医专”)为研究对象,从实践的角度,从这三个方面开展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一、立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毕节医专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和大学语文两门课程为依托,努力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在教学管理层面,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之中,概括地说就是将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教学大纲,然后以教学大纲指导教学过程,以教学计划加以落实,以教学督导予以保障。接下来,论文从教师教学实践的层面,介绍一下教师们在这两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一些经验。
  (一)思修课教学
  以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义后利的道德价值、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中庸和谐的處世方式、和而不同的交往准则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既告诉人如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人如何“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表现出极强的人文性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赐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如能批判地继承它,并依据当今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将对高校思政教育以及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起有益的推动作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独特的宗法体系,并逐渐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3]”这样,在强大的宗法体系的统治下,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道德”倾向,注重道德伦理建设。一方面,提出学习道德规范是道德伦理建设的前提。《论语·子张》中云:“君子学以致其道”,即君子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论语·子罕》中又云:“子曰:‘知者不惑’”。意思是,有丰富道德知识的人不会感到困惑。通过学习,人们明德、立德、行德,从而形成自己崇高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强调个人修身,须“慎独”和经常“自省”。古人正是通过“慎独”、“内省”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修课,虽是一门有关思想道德、法律修养方面的现代意义的课程,但它所阐述的伦理道德等往往都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即使是法律教育部分,也与儒家所提倡的“修己”、“自省”、“慎独”等思想不无关系。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教学,成为我们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思修课教学中,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三方面展开实践:1.充分挖掘《思修》教材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我们首先将教材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及规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基本法制教育,然后明确每个板块融入的特定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备教学中遵照执行。例如第一板块、理想信念教育,我们融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思想文化。2.开发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为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多积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典故、名言、诗词歌赋、对联、故事等,以“积小流以成江河”。3.灵活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中,以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和经典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教育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或启发学生思考;以传统文化中的道理和事例为立论之基,使论述有根有据,论证有力度、有深度,且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经典故事为讨论案例,在课堂上刮起头脑风暴,让道理在论辩中变得清晰明了;以经典名言收束,深化教学内容,言简而意远。当然,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融合,不必为融合而融合,而造成滥用,甚至误用。
  (二)大学语文教学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其影响触及社会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文学领域。《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此可见,儒家将文学的功能理解为社会教化和增长知识,特别强调文学的德教作用。

推荐访问:文化教育 高职高专 实践 传统 医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