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教材,提升素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作者、教材和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流过程。教材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育资源,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国家意志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渗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利用好教材,以实现对学生多方面的有效教育。
  一、吃透教材,提升道德素养
  由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就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的强调:一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二是“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三是“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选文充分体现了这些要求。比如: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苏教版小语四年级上册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天安门广场》,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九寨沟》《雾凇》等,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春联》《元日》等。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有颂扬英勇捐躯的《开天辟地》,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虎门销烟》,赞扬诚实笃信、厚德载物等高尚品质的《诚实与信任》,歌颂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等。关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育的例子,有加强爱科学、学科学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培养学生不断进取、注重实践探究品质的《李时珍夜宿山寺》,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维生素C的故事》等。
  只有吃透教材,领会课程的教育意图,才能在教学时有的放矢。以上课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二、吃透教材,提升情感素养
  法国作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其教给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感陶冶的过程。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吃透教材,我们发现浓浓的情如不解的泉源奔涌四溢:《鼎湖山听泉》《小镇的早晨》带学生走进自然、研读自然,引发对自然的向往、敬畏之情;《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师恩难忘》以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浓浓的师生情;《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让学生从满含激情的语言中感受为人的博大情怀……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三年级《赶海》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文中描写的赶海乐趣产生共鸣,初读课文后我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赶海的情景,讲给大家听一听。”其间我适当加以点拨,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沉浸在快乐的体验中。再回头阅读文本,更深一步地体会到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乐趣。学习《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我充分利用视听手段,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使他们达到情感的升华。另外,教师本人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传达作用,和学生共同站在读者的角度,用心体验,组织学生或调动生活经验,或品读咀嚼,或角色表演,使教材中的“情” “理”交融,促进学生情感素养的升华。
  三、吃透教材,提升语言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吃透教材,我们发现语文教材除了全学段涵盖的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按不同学段设置了重点学习项目。比如第二学段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会默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训练项目按“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式上升”原则编排。
  把握了重点目标和编排原则,我们教学中要避免花哨繁缛的低效教学,做到精讲专练,稳打稳扎,努力使学生的语文实践素养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以“学会默读”这一目标为例,三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中,仅安排了四次练习,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重点段的理解,如对于《北大荒的秋天》,要求“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些‘原野热闹非凡’的”。而四年级上册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九次默读练习,要求上升为把握篇章的内容,如《九寨沟》一课,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深度研习教材,在教学中优化阅读措施,在训练中实现语文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通过对教材的吃透,除了“阅读”部分的课文和课后练习,对于“习惯”“习作”和单元练习,同样需要我们深度耕犁。除了上述的准确深刻把握文本蕴含的教育价值,加强情感体验,还要注意整合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源,灵活加以教学。如练习中的“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如果仅就教材的几个成语带领学生说说大意,读读背背,其结果往往记得不牢、忘得很快,更谈不上积累运用了。为了克服这种单一、枯燥、低效的教学模式,将这些成语渗透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诵读,到“练习”时加以巩固拓展即可,并在“巩固”中针对年龄特点设置语言片段或图片情境,使学生在运用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根据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要本着“常见、务本、求实、有度”的精神,吃透教材,善于利用教材,在识、写、读、背、作、说、习七个字上做文章,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语文等多方面素养。

推荐访问:吃透 素养 提升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