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描绘医养结合美好蓝图


  据报道,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数据显示,全国医养结合机构共有床位115.21万张,其中医疗床位25.63万张、养老床位89.58万张。开设老年病科的二级以上医院有3179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有7.3万余家。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医疗与养老多重需求,是—种创新型的养老模式。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早在201 0年前后,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京、沪等地就已经开始了医养结合的大胆尝试。2013年之后,受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影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务院相继出台多份文件,將“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列为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重要任务。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六大任务之一。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2016年4月,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将密切配合,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名单,包括北京市东城区等50个市(区)。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养结合经验做法。比如,北京推出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独立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医务院等各类医疗机构,养老院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开设医院、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分支机构,养老院与周围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就医用药绿色通道并开展医疗巡诊、紧急救援;湖北根据区域位置和发展水平差异,将医养结合模式分为开设养老病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在医疗机构内举办养老机构四种类型进行试点;山西整合省内国有企业下设的医疗机构开办养护院,盘活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上海采取增加人员编制来缓解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此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智慧养老助力医养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探索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但同时也发现,在医养结合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了一些矛盾的问题。比如业务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够明晰,导致医养结合处于“多龙治水”的局面,极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阻碍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比如相关配套政策落地不及时,民营、小型、基层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受自身基础条件制约,难以拓展“医+养”业务,使有限的“医+养”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再比如主管部门监管不严,一些民办医疗机构存在把“养老床位”变相为“医疗床位”,套用医保资金支付养老床位费;把入住老人—般的康复护理服务变相为“医疗诊治”服务,用医保基金报销产生的费用;用医保名义给老人开“营养液”“中医调理”等保健处方,变相套取医保资金等违规行为,对医疗保险基金造成了损失,增加了养老机构和医疗结构的合作难度。还有医养结合机构的医保报销政策衔接不畅,导致医养结合机构难以纳入医保定点,也阻碍了医养结合的推进。
  “医养结合”虽刚刚起步,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当前亟须要做的,是总结经验教训、解决矛盾问题、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向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要打破条块,理顺管理机制;拓宽渠道,明确供给主体;严格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医养结合一定会日臻完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推荐访问:蓝图 实施意见 描绘 出台 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