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民族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


  摘 要:我国是由56个民族汇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党十分重视的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马克思民族理论在我国实践的基本经验有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完善民族法制建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实行多元民族文化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关键词:民族理论;民族;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005-02
  
  一、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概述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很多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民族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都没有能作出科学、全面的解释和说明。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脉络,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民族和民族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创立了马克思的民族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元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并且对民族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和分析:民族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自身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私有制是造成民族压迫民族剥削的根源;民族解放是劳动人民社会解放的一部分,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人对人的剥削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消灭;民族内部的对立一旦不存在,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也会消失。坚持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等这些科学的论断和阐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这些理论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斗争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二、我国的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理论上,民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宗教在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族问题就是指各民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民族自身发展的问题、民族与国家、民族与阶级、民族与民族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独立政权的国家,并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念,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改革开放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等思想,构建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本框架。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强化了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对民族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新的阐述,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族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理论的前提下,对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包括民族及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民族工作主题、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客观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为处理民族问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而形成的指导原则、法律法规、工作方针、具体措施、特殊规定、项目行动的总和。我国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60年的艰苦探索中,找到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障。
  三、我党对马克思民族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民族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的问题,不管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我国革命中,还是江泽民、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人在领导我国建设中,都把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民族问题的独特思想和理论,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恩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1.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解放前,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根本没有平等的权利。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主,各少数民族才实现真正的平等。我国于1953年进行了民族识别工作,此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尊重各民族的风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民族的成分和民族名称,使各民族真正感受到民族平等。在我国,只要是历史上形成的在生活、言语、文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不论其人口多少、地域大小、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都承认其为一个民族并且享有民族平等的权利,有权在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并参与社会管理。这些举措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原则,它不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族人民共建美好社会的积极性。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最早用命令的形式规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并列为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制度在国家政体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代表党中央,进一步实施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举措,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理论:第一,制定并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2003年3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要抓紧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细则,把法律的一些模糊的规定细化,确保这一法律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正式颁布,并于同年5月3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国务院第一个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第二,新理论—“三个体现”、“三个不容”2005年5月,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指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个民族的实际情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坚持团结与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坚持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明确指出民族工作的中心: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狠抓经济建设,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在做民族工作上,做好“三个结合”:第一,把国家帮扶与少数民族的独立自主结合起来;第二,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具体利益;第三,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与沿海内地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有机的合起来。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胡锦涛,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族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指出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我党对马克思民族理论实践的基本经验
  60年来,在党的正确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各少数民族团结一致,为共创美好生活而努力,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的和谐安定,对民族的共同繁荣起了重大作用。
  1.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
  民族政策的具体实施必须从各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出发,及时制定符合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施,努力完成民族工作的各项任务;并且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民族工作政策,同时加强对民族政策实施状况的监督。
  2.完善民族法制建设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完善民族法律体系,不断将民族关系、处理民族的问题纳入法律轨道,依法维护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民,依法行事,各民族平等的受法律保护,接受法律制裁。
  3.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实行多元民族文化政策
  少数民族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资源宝库,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提供医疗保障,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并对民族出版、民族语广播、民族文物保护、双语教育等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积极丰富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对民族文化多样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即是和谐社会创造的源泉,又是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本民族群众的心声,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能充分表达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诉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新时期,我们更应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民族理论,不断总结马克思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做好民族工作,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金炳镐.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5]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马克思 在我国 浅析 实践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