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调查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


  摘 要: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考查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对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而田野调查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文章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从论文的选题、调查与写作等几方面来阐述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两方面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民族学;田野调查;本科毕业论文;政治学与行政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4-0075-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4.015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更注重培养复合型与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但大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尤其是对于理论性极强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以其有限的阅历与认知,如何结合实际问题加强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对所学知识有所深化,进而写出有创新性的论文,的确是有难度的。为此,本论文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案例为基础,来分析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构思与写作中所起的作用。

二、选题困境:如何有效提高专业素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社会科学分类中属于法学门类下的政治学学科,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主要培养具备政治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政治道德素质、组织管理与政策分析能力的高素质科研型与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行政管理学、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比较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公共政策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大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掌握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关键时期。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理论性较强,有些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阅历有限,因此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难度,甚至在理解不深时容易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政治现象产生某些偏激的想法,思想上容易走极端,但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当前国际背景,以及政治理论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有理性的认识,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科观。由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的选题须与政治、政策等内容相关,而宏大的政治主题学生难以驾驭,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走向田野:激发创新意识


  民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极强的综合性人文学科,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则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民族学田野调查,又称为实地调查,或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y Field Work),是民族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志(Athnography)构架的源泉。所谓实地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介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1]由于早期的民族学研究者很少亲自去进行田野工作,他们赖以建立理论的材料多来自于其他人的书本,这种理论与观察的分离,产生了两种流弊:一是书本上的描写很不可靠,由于不亲自去观察,所以无法核对其准确性;二是不能通过更深入的观察来验证自己的假说,因此拉德克利夫-布朗强调理论研究与田野工作建立密切的关系,坚持“事实必须是科学观察的结果,假设必须能解释这个事实,并且必须接受更深入、更广泛的检验,从而能解释普遍存在的同类现象”。[2]而马林诺夫斯基对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的创新,则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新局面,这是民族学实地调查发展过程的一次变革和飞跃,并奠定了现代民族学实地调查的基石。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是学科发展的的生命力,或可说,没有实地调查,也就没有民族学。一百多年来,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具体体现为社会性和多元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以及艰苦性和变化性。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调查者身份选择的角度、视野的范围、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课题的内容,以及组织规模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学实地调查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自观和他观、宏观和微观、社区和个案、定性和定量、专题和综合等几种类型。[3]
  由此可知,借鉴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以某一具体社区,如乡(镇)、村、寨等较小的社区作为田野调查地,对选题进行调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把握,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也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这种接地气的基层调查,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与理解。如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能对基层政府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更利于对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潜力的培养。以《政治人类学视野下基层民主的困境与出路——以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为例》《美丽乡村视野下垃圾处理问题研究——以彭水县平安镇为例》《论宗族组织与村落秩序的关系——以四川省蓬安县杨家镇双流村为例》《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永川豆豉为例》等几篇论文的题目设置为例,如果不加上副标题对调查地点加以限定,大学生是很难驾驭这些研究主题的;而有了具体的调查地点,学生就可以通过分析当地的调查案例,对自己的主题内容有深入的领会,并且这样的选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激发创新意识。从学术层面来讲,利于国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如何选择田野点;如何撰写调查提纲;进入田野点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如何确定访谈对象;如何进行深入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如何化解尴尬局面,缓和紧张气氛;如何做田野笔记;如何分析田野调查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在选点时,大学生可以选择熟悉的基层社区作为田野调查地,这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首先,对调查地的人地环境熟悉,便于调查的顺利进行,比如利于确定与选题相关的重要访谈对象,也利于访谈的深入进行;其次,亲属关系的存在,增强了调查者的信任度,利于各种调查资料的收集,更重要的是缩短了调查所需的时间;最后,在熟悉的环境下做田野调查,可以确保调查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

推荐访问:民族学 毕业论文 本科 实践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