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学科的进步源自不断的反思。根据近五年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全新和系统地总结该领域知识生产的语境、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向,包括:发展语境的知识体系、实践背景及理论对话;知识生产的批判性反思、方法工具研究和若干主题的追问;在此基础上,从问题意识的角度,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规划了四个维度。
  关键词:绩效评估;理论发展;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1)05-0040-08
  作者简介:陈家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871)
  
  绩效评估一直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前沿课题。在深刻影响西方国家的 “政府再造运动”中,绩效评估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推广,无论在政府管理的实践层面还是知识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推进,中国政府的绩效评估实践以多种形式迅猛发展,并创造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绩效评估模式。伴随实践的发展,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已走过了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以政府绩效评估为题的学术活动已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术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每年的著作、论文大量涌现。
  学科的进步源自不断的反思,在绩效评估研究成为学界热点的同时,不少学者开始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全面、系统、客观总结近年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则将主要根据近五年来的研究成果,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全新和系统地总结该领域知识生产的语境、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向,包括:发展语境的知识体系、实践背景及理论对话;知识生产的批判性反思、方法工具研究和若干主题的追问;在此基础上,从问题意识的角度,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规划了四个维度。
  
  一、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发展语境
  
  (一)知识体系:公共行政学反思性研究渐起
  公共行政学发端于美国,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我国同样以美国为重点学习蓝本。美国的公共行政学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优势和吸引力,与其拥有学科反思的勇气密不可分。“学科的进步来自于不断的反思。在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上充满了各种争论与反思,某些争论和反思甚至深刻到使得公共行政学面临可怕的身份危机。然而,也正是在这些争论和反思的过程中,美国公共行政学逐渐地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上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完善和改进公共行政学研究,逐渐确立自己‘身份’和学科地位。”(注: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当中国公共行政学历经雨后春笋般的急速扩展之后,意识到普遍缺乏理论上的对话与争论,似乎陷入了一种缺乏反思的“自说自话”的境地的时候,一种批判和反思的力量应运而生。根据何艳玲的研究,我国公共行政学在2005年以后进入了反思和批判的高峰,反思性工作已不再是“星星之火”,而至少是达成了局部共识。一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评估开始成为反思性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有效性成为反思对象(注:何艳玲:《我国行政学研究反思工作述评(1996-2008)》,《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5期。)。
  受学科整体反思性工作的影响,在行政学各个领域,比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行政伦理等领域的专题评估也陆续展开,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当然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回应。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知识增长,提高学科知识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研究者们在政府绩效评估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刻,开始运用理性的方法进行建设性反思,以推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又好又快地发展,切实服务于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实践背景:社会需求的现实反映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责任政府等施政新理念的提出,绩效评估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变化,围绕科学发展观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也在多层面同步推进。在这一基础上,近年来绩效评估研究显著地带来了新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
  绩效评估研究的层次之所以出现“下沉”的趋势(从价值理念高度到技术操作维度),一方面是因为公共服务体制作为决策者和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问题,决定了它依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来检验服务是否廉价、优质和充足。随着巨额财政资源向社会服务领域投入以及公共预算体系的改善,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关注早已不再停留于政策标语、投入统计等抽象生硬的概念,转而盯住与自身生活福利息息相关的具体和细化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有科学可信的方法作支撑。
  另一方面,绩效评估领域“火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冷思考”。如周志忍所言: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凡事发展到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地步,发热、发烧甚至发昏的界限就会趋于模糊,热潮中的冷思考对学界尤为重要;如果说早期研究中不恰当拔高的倾向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继续为绩效管理奔走呼号、推波助澜的时代已基本结束,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研究绩效管理怎样会促进行政管理理念和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恰当拔高的作法颠倒了技术和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简单化的乐观主义不仅导致对理念、体制和制度等的忽视,而且赋予绩效管理难以承受的社会期望,最终可能使其名誉扫地(注:周志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1期。)。随着绩效评估反思性工作对研究规范性的关注,研究路径和方法重新被拾起。因而,学界对绩效评估的研究开始回归曾经缺位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上。
  (三)国际对话:基础性选题的持续追问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是全球性绩效评估浪潮影响下的产物,从研究起步阶段对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体系的引进和介绍开始,结果导向、公共责任、顾客至上、合同外包、契约途径等不断被引入对我国公共治理结构的思考中,与其它文明的理论对话从未中止。借助成熟的研究方法和长期的积累,美国、英国、欧盟等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几年来不断深入进行,研究的深入化表现在持续的问题聚焦上,即对绩效评估基础性、理论性选题的持续追问。
  检索国际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刊物,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在实践的细分领域和研究的基础环节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对话和争论。一些研究者对特定政府部门、特定政府层级、特定政府项目进行了专门化的绩效评估,在绩效评估若干环节的具体问题上,研究者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绩效评估牵涉主体的利益诉求、绩效测评运作背景的结构性因素以及各主体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使用的互动策略,精确生动地展现出绩效评估作为一个真实事件的复杂逻辑关系,集中讨论推动绩效评估的机制问题,提供了理解现实世界中绩效评估的重要知识。此外,对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效度的评估也是国外研究者关心的经典话题,这涵盖了统一性指标与差异化指标的关系,群体性差异在主观测量政府绩效中的影响,以及内部测评和外部测评在指标设计上的关联。
  经历了十多年大跨步的发展,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覆盖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几乎所有重要理论问题和分支领域都有所涉及。但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基础性问题、细小问题的持续深入的追问将日益紧迫和重要。相较于国内研究在这一方面的长期缺失,国外研究的一些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

推荐访问:中国政府 新进展 绩效评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