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行政学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阐述了在《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美国教育学家特蕾莎?朗格内斯提出的“整合教育”理念,应用“互动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原理课,达到了提高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整合教育;互动抛锚式;行政学原理
  
  当前,提高大学原理课程教学实效性已成为实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看待科学、如何看待文化、如何看待课程。传统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模式是学生成为可以控制和加工的对象。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人才培养的取向结果是加工学生,忽视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实上,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兴趣、利益、知识程度、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等都有紧密联系。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科学只是知识的一种,知识的表达,最合适的不是科学而是叙事,即话语的传递。后现代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对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融合共存加以肯定的现象或态度。[1]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中,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基本立足点。
  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现以《行政学原理》为例,说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行政学原理》是为行政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学位课程。教学内容是行政管理最一般的概念和原则,以及这些概念与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行政学原理》是行政管理专业平台课,是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目前,基础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概念获得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依据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第二,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原理、行政环境、行政领导、行政职能、行政决策、行政心理、行政方法与行政效率等有关行政管理最一般的概念和原则,以及这些概念与原则之间内在联系。第三,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与完整的行政学概念与原理的阐述,联系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行政学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学方法是依据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目前本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以及学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等方法。第四,教学评价是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理论依据的传统性:缺乏创新精神,导致教学模式固有化。第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知识点多而散,缺乏系统整合与分类,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无法满足课程学习所需;教学内容本土化,缺乏中西方比较研究。第三,教学目标的二元性: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结合,缺乏品格或职业精神塑造,没有完善教学体系而形成课程教育合力。第四,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缺乏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与管理体制;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就总体而言,虽然有案例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方法的运用,但课堂教学气氛相比其他课程比较沉闷。第五,教学评价的习惯性: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以传统考核比例分配为主,体现评价内容的载体非多元化。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本质是注重内容本身,忽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轻视学生学习它们时心理逻辑和人类获得这些知识的历史线索;把文化、科学仅仅看成抽象概念、原理;越来越远离人的生命活力和真实社会实践;割裂各种人类文化活动的相互联系。根据行政学原理的课程特点,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互动抛锚式”教学模式改革,设立了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整合教育理念的“互动抛锚式”教学模式
  泰勒的课程价值目标是三点:第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第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第三,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因此,《行政学原理》课程改革将基于美国教育学家特蕾莎?朗格内斯提出的“整合教育”理念,应用“互动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原理。基于课程的特性与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将从重塑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五方面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五个目标: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从知识传授向知识应用转变;从能力提升向品格塑造转变;从学校教育向学校、政府合作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并力求基础原理课程的快乐教学。
  1、重塑教学理念,融入“整合教育”理念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我们将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美国教育学家特蕾莎?朗格内斯提出的“整合教育(Integrated Education)”理念,即教育者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受教育者健康发展的教学共同体,打破学校、社会、学生三者之间的壁垒,融情感教育与品格塑造于大学课程教学中,丰富与发展教学载体,完善教学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教导学生生活方式,并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做一个富有同情心、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和未来社会的领导者。[2]
  2、丰富教学目标,构建“五位一体”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实现“扎实专业理论-拓宽学术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职业品格”五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二元性向综合性转变。改革后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最一般的概念和原则,这些概念与原则之间内在联系;了解中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理解行政学原理对行政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参加实践活动自觉树立职业品格,为将来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工作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整合教学内容,归纳课程自主学习内容
  由于课程章节多、知识点散,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要求较高。如果全部内容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会导致原理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且由于课程源自西方,知识点缺乏本土实践指引与中西方比较研究。所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立足本土实践,设立学生自主学习内容。

推荐访问:抛锚 互动 教学模式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