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政党与民众关系的阶级属性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普遍重视构建党群关系,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建设呈现出了“全民化”的倾向。但是,世界政党仍然具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始终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二者都不是全民党。要正确看待执政党的阶级性。
  
  【关键词】党群关系 政党的阶级性 全民党
  
  党与民众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都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外多数政党普遍重视构建党群关系,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呈现出了“全民化”倾向。然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不是全民党,世界政党仍然具有阶级性。
  
  世界各国政党普遍重视构建党与民众的关系
  
  对于执政党而言,处理好党与民众的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执政资源的基本保证;对于谋求执政的在野党而言,处理好党与民众的关系是取得执政地位的根本路径。
  不断扩大和改善民众的政治参与,让民众直接参与到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来。世界各国政党普遍意识到,要维系良好的党与民众的关系,不仅要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还必须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让民众直接参与到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来。比如南非非国大倡导“参与性民主”,让民众享有参与讨论国事和决策的权利;越共中央经常向外公开重大政治报告草案,号召人们参与讨论等等。广大民众亲自参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大大增加了民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也密切了党和民众的关系。
  建立了党群联系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更好地联系民众,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国外多数政党普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民众联系机构,党群工作机构层次分明、功能齐备,并安排党的重要领导人负责管理。比如越共在各级党组织设民运机构,还在中央专设“中央群众工作委员会”等。为保障其有效运转,许多政党都由党内重要人物、甚至党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党与民众工作,并制定了经常化的党联系民众的制度。比如古巴共产党制定了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视察的制度,并规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经常同劳动者、同自己周围的社会成员保持联系,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问题。
  重视塑造清廉的政治形象。随着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老百姓愈发痛恨腐败,一个党是否清廉,对于赢得民心来说十分重要,世界各国政党一贯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惩治腐败,努力塑造党的清廉的政治形象。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贯重视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对贪污腐败“零容忍”。现在,人民行动党执政的新加坡政府是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之一。瑞典社会民主党规定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所有的干部党员与公民一律平等,没有任何特权。古巴共产党清廉的政治形象,使得古巴共产党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得到了古巴人民的坚定支持。
  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随着选民对党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党都想方设法紧跟时代,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注重与民众互动;选择容易与民众交流的场合,以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借助因特网等高科技手段与民众进行交流;结合各种民生问题,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
  
  政党呈现出“全民化”倾向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随着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传统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阶级属性越来越模糊,呈现出了“全民化”倾向。
  由“工人阶级政党”趋向“群众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为了应对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对党章的规定也进行了新的表述。如中国共产党、越南共产党都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其是“两个先锋队”。朝鲜劳动党也提出其是朝鲜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的群众性政党。其它国家共产党大多数主张建设“群众性的先锋党”,都宣称自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劳动者的政党,已不再提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出现了从“工人阶级的党”到“群众性政党”转变的趋势。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不仅与工人、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还与其他劳动者、中间阶层保持密切的联系,规定只要承认党纲、党章,不论其阶级、民族、种族、性别、信仰等,都可以加入共产党。同时,共产党还与其他各阶级的政党、团体进行广泛联系,在争取民主、社会公正等方面进行合作或斗争。关于党的性质,西欧多数共产党都宣称自己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还是其它社会阶层的政党。这种变化,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使然。
  左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有向中间靠拢的趋势,以迎合占选民大多数的中间阶层的需要,出现“左翼不左,右翼不右,兼顾全民”的景象。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导致了西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工人阶级队伍大幅度缩小,中产阶层人数增大,传统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随之发生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中间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导致了各党派意识形态“中间化”的发展趋势。意识形态“中间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取占选民大多数的中间阶层的支持。瑞典社会民主党,由于实施了从“阶级党”向“人民党”转变的策略,社会民主党已累计执政达70年之久。德国基民盟以全民党自居,争取获得占据社会主体的中间阶层的支持。伴随着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过去不同政党间色彩鲜明的价值理念变得模糊了,政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经常出现“左翼不左,右翼不右,兼顾全民”的景象。许多西欧和北欧国家已经蕴涵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成分,这并非来自于政党的主观意愿,而是来自于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是政党为谋求执政和自身生存发展而争取大多数选民的无奈之举。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终结,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远远没有终结。
  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都需要把本集团利益与全民利益两者协调起来,体现出自己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执政党,它有责任把社会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国家。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都需要把本集团利益与全民利益两者协调起来,在保持阶级性不变的情况下,体现出自己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是全社会的整合力量,以争取到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泰国的泰爱泰党创建于1998年,该党把本集团利益与全民利益两者协调起来,成功地推动了多项政治及经济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紧紧围绕“民本主义”的政策,争取到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在2001年和2005年两度执政,使泰国经济走上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面对形势的新变化,多数共产党改变了在政策主张上相对激进的立场,不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体现出维护其他社会阶层人民的利益。也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赢得民心,争得人民群众的持久拥护。
  要正确看待执政党的阶级性,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非阶级或超阶级的政党是根本不存在的。
  
  要正确看待执政党的阶级性,同全民党划清界限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不是全民党。目前在中国有一种观点认为:新中国已经成立六十多年了,中国共产党早已成了法定的执政党,成了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不再只是工人阶级的党,而应该是全民党。这种论调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极其危险的。如果按照“全民党”的观点来建设党,最后只能取消党,同时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失去了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了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同时工人阶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内部结构上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共产党的阶级性。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它的性质却并不是全民的。必须同全民党划清界限,分清在党的阶级性问题上的大是大非。
  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不是全民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白领”逐渐增加,形成了中间阶层。而“蓝领”工人的工资增加,社会福利变好。他们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不希望破坏现存的社会制度,所以投票支持资产阶级政党执政。而资产阶级执政党也对广大人民作出一定的让步,以便于更好地维护其统治。他们甚至公然打出维护劳动者福利和权利的旗号,标榜自己是超阶级的全民党,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自己剥削阶级政党的实质,欺骗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认识不到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就会使人民群众失去政治警觉。无产阶级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1GH006)
  

推荐访问:政党 阶级 如何看待 民众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