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美国与马来西亚华人参政在海外华人参政中具有典型意义,近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参政的空间将日益扩大,华人精英参政数量增加。虽然参政依然受到少数族裔身份、参政意识、综合素质、经济地位和自身团结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华人参政的不断增加,参政也逐步由零星参政逐步扩展为包括组织政党或政治团体、竞选、委任、参党或助党、以及作为普通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等五种路径模型。日益多样化的参政渠道和模式将推动海外华人参政走向更深层次;并且,华人新生代总体参政意识的提高、逐步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政治、更多地通过政党和社团等组织参政等特点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马来西亚;华人参政;前景分析;参政模式
  〔中图分类号〕D77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5-0068-08
  近年来,随着海外华人人数的增长和参政意识的提高,华人尤其是华人精英在所在国的政治舞台上日趋活跃,多位华人精英甚至问鼎政坛高位,此现象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和国人的热议与注目。对全球华人参政极具代表性的两个不同地区的国家——美国、马来西亚华人及其政团组织在参政现状、参政模式,以及参政前景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科学地定位华人参政在我国与华人参政国发展国家间和民间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等方面关系的相关政策策略,在全球治理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国家之间、党际之间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推进我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的“世界梦”的构建。
  一、美国、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的现状及特点美国和马来西亚不但华人众多,而且在区域政治和我国的对外关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同时,美国和马来西亚华人参政情况作为地区有代表性的样本,其华人参政的模式除了有多样化的特征以外,其华人参政的政团和政党组织方面,也很有特色;并且,在近些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多元化趋势和特点。
  (一)美、马华人参政的总体情况
  1.马来西亚华人参政概况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2010年7月2日资料,该国现有人口2 825万,其中华人占23.7%,即669.53万,〔1〕在海外各国中华人人数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近年来,在东南亚各国中,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情况是除了华人占绝对多数的新加坡外最好的。在2003年开始的阿都拉为首相的政府中,正副部长华人占15位;〔2〕在2007年纳吉布内阁中华人正副部长共有部长6位,副部长13位;〔3〕2010年6月纳吉布新改组的内阁中,华人有4名部长及7名副部长职位入阁。〔4〕
  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7至1969年。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独立时,华人约占其总人口的24.6%。由于华人在马来西亚独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执政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为了争取华裔选民的支持,同意在马来西亚独立宪法中对非马来人入籍放宽条件;但政治上却规定马来人在政府部门的特权地位,以确保政权不会落入华人手中。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华侨入籍人数的增加带来了华人政治态度的改变,华人参政的现象开始出现。总的来说,此阶段马来西亚当权者对华人推行的是经济上任其发展,政治、文化上加以限制并争取不断削弱的政策。在执政的联盟党中,巫统主导了一切,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活中处处是“马来人第一”,虽然马华公会(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是执政联盟成员,但华人政党总的政治影响力并不大。
  第二阶段,1969年“5·13事件”至1990年新经济政策时期,这一阶段华人的注意力由单纯专注于经济转而同时开始关注并参与政治。1969年发生了马来人和华人两族冲突的“5·13事件”之后,华人与马来人都意识到,马、华两族财富的分配平衡与否与其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马来西亚政府开始全面推行“扶马抑华”、歧视华人的新经济政策,这使得华人政治行为受到严格限制,政治地位严重受损。同时在文化上,实行同化华文的教育政策,如限制在公开场合使用华文和华语,限制华人社团的活动等等。将华文独立中学纷纷改为英文中学,设定不公平的招生比例以及规定年龄未满六十岁以上的华侨、华裔不准去中国大陆探亲与旅游。华人在受教育、担任公职等方面仍未能享受与原住民同等的待遇。这导致了华人的强烈不满。在此过程中,华人一方面在法律上逐渐被迫接受马来人是统治民族的现实,同时也意识到,只有逐渐融入马来西亚,逐渐接受马来西亚作为自己的祖国,并为其效忠,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由于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关系日渐亲密,中国改革开放与东南亚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东南亚各国对其华裔公民的政策也逐渐放宽,华人的经济、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高,马来西亚也不例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对外交往的扩大,中马两国间的隔阂逐渐消除。马来西亚政府也从排华政策中汲取了深刻教训,所有这一切变化都给马来西亚华人带来了积极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华人参政有所进展,整个华人社会参政意识普遍提高,政治参与度也在逐步提高。不过,马来西亚华人在政治上发挥的影响力还不够,政治参与的范围也比较有限,大多限于公民权、华文教育等基础权益的维护方面。在政治权益的高层,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地位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得以提高,尤其在马来人特权地位问题上,马来西亚华人毫无地位可言,大权仍牢牢掌握在巫统手中,华人仍处于被动支配的地位。因此,应该要求政治上与人口比例与经济地位的均衡。需要注意的是,1969年“5·13事件”后,马来西亚原来的巫统、马华公会、印度国大党三党执政联盟在1974年被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所取代。国民阵线的组成,改变了华人政治力量的格局,即由原来执政的马华公会对若干华人反对党变成民主行动党一个反对党与几个华人执政党的对峙。这种局势一直沿续到现在。但更多华人政党加入执政阵营,并没有提高华人的政治影响力,反而由于这些华人政党的内耗使得华人社会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削弱。

推荐访问:马来西亚 参政 美国 现状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