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印度文明的企业管理模式思考


  笔者以对印度文明的探索为起点,从印度文明的“积雪层”、“冰冻层”、“河水层”展开对印度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
  2016年4月,一则关于印度风能大厂Suzlon宣布一口气收购5家海外太阳能公司的新闻,引发了笔者对印度企业的再次关注。印度企业非常擅长通过并购,尤其是跨界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联想起,近期美国高盛集团持续上调了对印度经济发展的预期,并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设立了继纽约之后全球第二大办公室,红杉资本、IDG资本、Accel资本、老虎基金、软银集团等全球顶尖的风投机构扎堆进入印度,此外,还有阿里巴巴通过投资印度电商Snapdeal和支付平台Paytm进入印度市场等等事件,期冀将研究的触角再次伸向印度,就印度的独特管理模式进行一些思考与探讨。
  任何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都是以其自身文明为基础的,可以说,文明是一个国家的各种文化的集聚与融合。在讨论文化时,有三个比喻常被用来使文化的抽象定义形象化,它们是:洋葱、睡莲和冰山。“洋葱模型”将文化分为表层(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东西)、中层(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核心层(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为什么存在的假设)。“睡莲模型”则将文化解构化为花和叶(包括组织构架和各种制度、程序)、枝和梗(代表公开倡导的价值观)、根(暗示各种视为当然的、下意识的信念、观念和知觉)。“冰山模型”将文化划分成两个部分,即显性部分(浮在水上可以看见的部分)和隐性部分(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部分)。通过进一步分析,“洋葱模型”从横断面角度解读文化的内外层次之分,“睡莲模型”和“冰山模型”则从纵断面角度解读文化的深浅层次之分,它们共同的理论缺陷是:都是基于“文化观”提出,而不是基于“文明制度观”,仅适合于描述一个单体的状况。文明制度观中拥有一些相互渗透的层面在三个模型中均未能被表示出来。因此,笔者对现有理论进行拓展与发展,形成了“冰河模型”,其结构依次划分为显露于外的“积雪层”、若隐若现的“冰冻层”、隐藏于内深不可测的“河水层”,各层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犬齿交叉,就像冰雪融化般相互渗透,文明与模式之间也存有相互渗透、排斥或强加作用。基于此,笔者以对印度文明的探索为起点,展开对印度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
  印度文明的探索
  印度文明最为显性的特征,体现为英国殖民与“半社会主义”,这可以从印度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比较清晰地看到,故其属于印度文明的“积雪层”,显露于外。印度当前平和包容的文化特性与保守安分的人民状态,则是印度长时间内外文化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呈现出一种若隐若现的状态,故其属于印度文明的“冰冻层”。伴随着对印度文明探索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察觉到隐藏在印度文明最深处的经雅利安文明与英国殖民渗透下所形成的种姓、村社制度、印度教与英文思维,应属于印度文明的“河水层”。
  英国殖民的深度影响与“半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
  英国殖民。17世纪中叶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着手建立殖民政权,英国人征服了印度的土地,还极力破坏印度文明,英国殖民主义者用西方的价值观念评判印度文化,试图按自己的模式改造印度。在英国文化的渗透和猛烈冲击下,印度传统文化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印度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传统宗教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新旧思想的冲突和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当今的印度,可以说,在国家、企业、家庭等各个层面,都受到了英国殖民所带来的西方文明特质的深刻影响。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印度民族开始一定程度上摆脱固守成规的管理模式,学习和引进西方管理理念、方法。
  “半社会主义”。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在政治上吸收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体制”,而在经济上实行的却是“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现出一种“半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民主政治观既包含着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主张,也吸收了社会主义的消灭贫穷、保证经济平等的理念,同时还掺入了印度传统文化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净化的特点,是一种融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综合型民主观。像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印度政府在经济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印度文化平和包容的特性与印度人民保守安分的状态
  平和包容。印度数千年来多次遭外族入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断承受着来自不同民族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印度历史上只有三次相对的统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儿帝国),分裂是印度历史的主旋律,就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新的成分,并逐渐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印度文化的不断更新与丰富。可以说,与外族文化的一次次融合,充分体现了印度这个民族的包容性。当今的印度,在弥漫着香料、咖喱和汽车尾气等混合气味的空气中,小汽车、卡车、三轮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外加慢悠悠的神牛在狭窄的街道上并行,耳边是无休止的喇叭声、不耐烦的乘客拍打公共汽车车身的砰砰声、喊叫声,还有狗叫声,便道上则被乞丐、报童、神秘的舞蛇人、头顶货物的妇女所占据,偶尔还能看到随地小便的男人,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和谐,像一个奇妙的混合体,任何东西都能被吸纳进去,变成其中的一部分。印度文化的这种平和包容的特性,也许就是印度企业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来源。
  保守安分。长期被英国殖民的经历,加上自古以来的种姓制度的影响,使得印度企业的员工在组织中严守自己的身份,懂得并履行着安心做好分内事情的信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印度人等级分明,员工服从度很高,容易管理。同时,印度崇尚自由民主的观念也使得作为印度经济发展主力的知识分子善于接收西方管理经验,既立足于传统,又不拘泥于教条,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再仅仅用严格的等级制度展开管理,而更偏好于用“引导”而非“驾驭”的方式来领导下属。
  种姓、村社制度、印度教与英文思维方式
  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随着公元前1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逐渐出现的。在人类各种制度当中,印度的“种姓”(caste)堪称最独特而又最具持久性的制度之一,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从古到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叫“瓦尔那”,即颜色或品质的意思,是按照人的皮肤颜色、社会地位、职业、对土地和财富的占有量来进行分类。传统上,印度社会阶层被划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僧侣贵族)、刹帝利(军事和行政贵族)、吠舍(商人)和首陀罗(被征服的奴隶)。此外,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种姓的群体——贱民,由于其地位远在前四种种姓之下,因此又被称为“第五种姓”。到孔雀帝国时代及其之后,种姓制度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该制度实质上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发展的核心内容,自古代至近代,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种姓制度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

推荐访问:印度 思考 企业管理模式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