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指挥谋略艺术


  【摘 要】 本文认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和谋略艺术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审时度势,“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正视敌人空中优势,避敌之强,“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在敌机炸扰下保持旺盛士气”;及时调整作战样式,把阵地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从整体利益出发,长期作战、轮番作战,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从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战略角度出发,团结朝鲜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对敌。这对指导我军以弱胜强指挥作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抗美援朝;军事指挥;谋略艺术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亚洲地区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的局部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失败而载入史册的。毛泽东主席以其特有的政治家、战略家的敏感和军事家的高超指挥艺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自始至终以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这场战争,促使这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达成了局部战争的目的。本文试就战争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谋略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揭示其指导战争胜利的原由。
  一、从敌我双方实际情况出发,审时度势,“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所面临的是新的战争模式、新的战场环境和具备全新作战理念的敌人。在此情况下,如何牢牢把持主动权,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毛泽东分析了战场全局,为志愿军制定了以“稳当可靠”和“力争胜利”为基本特征的战争指导路线,即在战争指导上“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应当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这条战略指导方针,实际上就是我党、我军历来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基本原则。它针对我军所进行的第二场新的战争这一基本情况,突出地提出了两点:一是“稳当”,二是“争取”,稳和争,是辩证的统一。它要求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既不搞军事冒险主义,也不搞军事保守主义。要在争取中求稳,“不做办不到的事”,以免陷于被动。作战行动中,我志愿军在毛泽东这条战略方针指导下,克服了各种困难,解决了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战争指导问题,从而引导战争最终向着胜利的方向发展。
  二、正视敌人空中优势,避敌之强,“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在敌机炸扰下保持旺盛士气”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没有制空权,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它曾一度成为我军考虑是否参战,或是否推迟参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敌人方面,也曾把我没有空军掩护,作为判定我国不会出兵参战的重要根据。二战后“空军致胜论”,在美国许多将领中几乎成了信条,麦克阿瑟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战争中敌人特别强调发挥其空军的作用,并曾一度企图依赖其空军迫使我在战争中屈服。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领导同志都非常关心这一问题。入朝之初,毛泽东主席即指示志愿军要“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要力争在敌机炸扰下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否则,“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可见,作战初始,毛泽东便将“夜间行军”当做克制敌空中优势的法宝。
  作战中,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我军广泛采用夜间行动方式,充分发挥了夜战特长并且也有所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夜间战争。“白天是敌人的,夜间是我们的”,这就是当时志愿军的简单概念。当时敌人就把月亮称之为“中国的月亮”。由于我军在战争中广泛地采用夜间行动方式,并逐渐发展、日益成熟,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敌人空军对志愿军的威胁,很快解决了在敌人空中优势的前提下,“能不能打”的问题。
  三、根据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敌军特点,及时调整作战样式,把阵地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
  至1951年夏,敌我力量对比已基本趋于均势,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地域形成对峙局面,联合国军被迫同中朝联军开始了停战谈判。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我军坚守现有战线,实行由运动战向阵地战的转变。从此阵地战便成为主要作战形式,直到战争结束。在长达两年零一个月的阵地战中,我军创造了以坑道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的防御阵地。有了坑道工事,大大减杀了敌人的火力优势,减少了我军伤亡。毛泽东1952年8月指出:“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实践证明,这种防御体系,不仅具有战术战役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防御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
  四、根据必须战胜美军的目的,从整体利益出发,长期作战、轮番作战,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具有兵力优势和近战夜战的经验,美军具有技术装备优势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经验。这两种不同优势和不同经验的军队在这个有限地域相互较量,出现了若干不同于其它战争的情况。一是敌军承认我军的夜间进攻“神秘莫测”,但我军也不能整师甚至整团地消灭美军。二是第二次战役之后,敌军缩短战线,兵力集中,纵深加大,海陆空联合行动,相互支援。三是第三次战役后,美军从日本和美国本土抽调三个师到朝鲜,企图在我侧后实施联合登陆作战。我军因侧后受到威胁,只宜在有限纵深内实施进攻。四是敌军发挥空中优势,破坏我后方运输、补给,造成我军供应困难。五是敌军遭我沉重打击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支柱地位动摇;英法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希望美国停止朝鲜战争。
  鉴于上述情况,毛泽东在1951年3月1日的电报中明确指出:“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根据这一战略指导方针,志愿军统一全军的思想,纠正了盲目乐观和速胜回国的情绪,树立起持续作战的精神,逐步加强后方运输线和兵站建设,组织物资储备和可靠的补给。参战军队按照毛泽东“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的战略指导方针,实施轮番作战和整补,始终保持了坚强的作战实力和旺盛的斗志。同时使我军的作战条件不断改善,航空兵、炮兵、坦克兵等有所发展;以坑道为骨干的阵地建设,也成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可靠依托。

推荐访问:抗美援朝 谋略 指挥 艺术 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