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对台军事传播新路径探索


  【摘 要】如何准确把握科技带来的传播理念的改变,更好地利用媒介平台服务于对台军事传播?本文以长期对台军事宣传经验为基础,结合当前两岸关系的新特点,对全媒体时代加强对台军事传播新路径做相关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业内人士更多的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两岸关系 新路径
  
  在学界,“全媒体”的概念更多是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概括来说可以理解为: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①以多种表现手段为基础,对不同媒介形态进行融合,为受众提供细化需求,获得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全部感官的及时、实时、快速、个性化的媒介体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研究对台军事传播有着积极意义。
  一、全媒体是对台军事传播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对台军事宣传空间一段时间来不断被压缩,以网络化与数字化为技术基础,以传播主体多元化与融合化为发展的传媒形态,使得传统的对台军事传播具有了强烈的新媒体需求。
  (一)网络时代发展的必需
  根据“台湾网络信息中心(TWNIC)”公布的《2010台湾宽带网络使用调查报告》指出,台湾的上网人口超过1600万,比去年调查时约增加40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7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海峡两岸发展迅猛,网民的数量极其庞大,占据了主要的社会人群。借助网络实现对台军事传播日益成为重要的日常手段。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上的军事频道已超过500家。”②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对台军事传播的每个环节。
  (二)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必要
  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并举行了历史性会谈。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确立了国共两党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宣示了双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2008年马英九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实现全面直接三通。ECFA签署后,两岸形成大交流局面,并推进了制度化协商,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当前基本形态和主流。特别是2012年1月14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马英九再次当选,为两岸如何进一步从政治、军事层面搭建起持续稳定发展的制度性框架,以及台湾军民如何关注敏感的两岸安全态势、宣传和平发展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有利时机,在此过程中继续威慑“台独”,这都使加强对台军事传播成为必然。
  (三)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传播学认为工具和技术发展推动媒介的发展,这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正在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的变革。”③全媒体本身就是媒体融合的集中体现,是一次媒介变革。在此前提下,对台军事传播得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才能摆脱传统的那种单一的功能。同时以数字化为牵引,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对台宣传受众被动接受的局面。变单一向双向、从受众被动到传受互动转变,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提升传播效果。
  (四)优胜劣汰的媒体竞争现实
  对台军事传播因其历史原因和两岸政治现状,在反“台独”较激烈的斗争中担当起重要角色,现在两岸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军事热点相对减少,人们对军事关注度下降。对台军事传播媒体主要有海峡之声军事节目,中央台中华之声对台军事节目,包括其他对台传播的新闻网站等,对台军事传播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是单打独斗?还是主动融合?我们当然选择后者。“全媒体时代,传媒受众市场正进行一次全新的洗牌。”④各家媒体在竞争中形成跨媒体发展,整合资源,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真正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得到生存发展。
  二、全媒体时代的对台军事传播应用方式
  (一)巧用网络传播优势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⑤。新闻来源广泛、技术手段先进,其传播的速度与范围远超过传统媒介。
  (二)抢占微博新阵地
  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人人都是新闻人”,“人人都可以是编辑”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微博上都有大量的新鲜信息发布。在传播信息方面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一条消息发布后,可以同时被“粉丝”以几何速度转发,迅速向外传播,“共同参与”新闻事件。
  (三)继续增强对台军事广播效能
  “对台军事广播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我国专门开设军事节目的广播电台只有9家。”⑥对台军事广播的只有海峡之声军事节目与中央台对台军事节目(中华之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现在有四个军事类节目,即军事新闻节目《666军情直播室》、军事杂志类节目《军事周刊》、专家访谈类节目《军事观察》、谈话类节目《军营漫话》。经过多次改版后,已经形成了“关注中国军队、聚焦台海安全、弘扬中华武德、传递军事资讯、放眼全球军情”的传播理念。⑦近年来,在进行对台军事广播的同时,从台湾受众心理特点与接受习惯出发,注重塑造新时期中国军队新形象。如解放军官兵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的无私英勇精神,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台湾民众眼中的大陆军人“缺乏人情味”的印象。“这也说明,对台军事广播虽然不能和新媒体比信息量,但也应保持一定数量的节目,提供更丰富的资讯,以满足岛内军民的收听需求。”⑧
  (四)积极推进入岛跨媒体合作
  全媒体时代本身就是一种媒体融合,“在媒体融合时代,类似事件性、动态性的新闻往往通过多种载体传播,凸显出多元、立体、互补的新闻叙事,才能最广泛地满足受众需求。”⑨对台军事传播要达到“入岛入心”效果,实现入岛跨媒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2010年7月上旬举行的中巴反恐联合训练,笔者前往现场采访,通过多媒体平台,给网站、电视、广播、报纸,发去图片、文稿、音频、视频等。7月4日,台湾《旺报》以“中巴反恐联训,宁夏交流战技”为题,首次整版刊登署名海峡之声记者的专稿,后被台湾“中时电子报”、“中国时报”等媒体广泛转载。在此基础上,11月举办的第八届珠海航展期间,海峡之声又在《旺报》发表了两个整版介绍大陆先进武器的报道,开创了解放军军事题材在台湾主流平面媒体大幅度正面刊登的又一成功案例。
  三、善用传播理念解决对台军事传播问题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与变迁,特别以和平发展为主轴的当前两岸关系,“宣传”逐渐向“传播”转变,是以军事资讯服务为主,涉及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台海安全、环球军情等方方面面,更回归到新闻传播的根本。此外,还要有“大传播”与“大军事”观念。“大传播”就是要统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丰富信息、先进技术等,形成战略层次的立体式的传播,这与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很挈合。“大军事”观念,就是要把军事传播对象从专业化人群走向大众,内容从纯军事走向兼顾加大军事边缘话题,如除了关注军事议题外,还要关注两岸的安全局势、周边地区形势以及抗震救灾、人道主义、维安任务等议题,以资讯吸引台湾民众,形成良好稳定的传播受众人群。
  对台湾军事传播具有“宣传人民军队,塑造解放军形象”的特殊功能,面对台湾听众这样特殊的受众群体,实施军事节目品牌战略,形成媒体优势非常必要。在广播方面,目前,海峡之声对台军事传播节目拥有的《军事观察》(前身为《军事论坛》)与《军营漫话》两个节目开办于2000年,现在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了,在台湾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听众群。两个节目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得大奖,《军事观察》的访谈节目在2007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在网络方面,海峡军事网(http://mil.vos.com.cn)从开办当天起,就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现在依然是对台网络军事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品牌,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话语权、提高公信力,在时代形成对台军事传播整体优势。
  全媒体时代开创对台军事传播新途径,必须要有新思维。既要依托军事宣传的大环境与政策,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推动传播走向世界,我们的视线也要穿越海峡,切实走向岛内。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的新特点,探究台湾普通民众的不同需求,依托先进的传播技术,更新传统传播理念,采取新的策略,真正做到传播的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做差异化的传播,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既能实现开辟全媒体时代入岛军事传播新路径,又能在不同的媒介上,针对不同的受众开展传播,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对台军事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①刘长乐,《作全媒体时代的弄潮儿》(Riding the Wave of the Omnimedia Era),2010年7月28日“香港高峰论坛”演讲
  ②⑥⑧卢文兴,《新传播时代对台军事广播的创新发展》,《军事记者》,2010(12)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3-155
  ④刘宜民,《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军事记者》,2010(11)
  ⑤屠忠俊、吴廷俊:《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⑦杨胜云:《对台传播引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18
  ⑨刘轶、余琦,《军事报道对全媒体记者的要求——中巴反恐联训报道带来的思考》,《军事记者》,2010(9)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编辑部)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路径 对台 探索 传播 媒体